首頁 > 布告欄 > 學術活動
日期: 2021/01/14
時間: 15:00~17:00
地點: 檔案館第一會議室
主講人:賴惠敏教授(本所研究員)
主辦單位: 近史所
與談人:賴建誠教授(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清朝統治喀爾喀蒙古花費相當少的經費,卻能有效地治理,得於于商人的協助。就商人來說,他們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優勢。以下分三個部分討論: 第一、天時的優勢。嘉慶皇帝強化商民的控制措施,使得庫倫辦事大臣徹底實施檢查商民部票、核發執照,造冊報理藩院。從事中俄貿易的晉商領理藩院院票,每張院票領12.000斤的貨物,一家商號領數張院票必須財力雄厚,亦形成壟斷性的貿易。不過,晉商家族同時分設若干不同字號,避開成為政府索賄的對象。 第二、地利之便。對喀爾喀蒙古來說,清朝設置台站不僅是政治、軍事的作用,也是促使商貿活動更為便捷、安全等。歸化的漢人在台站附近開墾種植,並幫台站運送往來官兵的行李。庫倫、烏里雅蘇台、科布多附近有大量漢人商號開墾的土地,並不像內地新墾地成熟升科繳交田賦,土地從未清丈過,漢人在農業上獲益難以估計。 第三、人和的因素。歸化城提供蒙古軍需的行業組織有聚錦社、醇厚社、集錦社、青龍社、寶豐社、當行和福虎社。歸化城社組織移植到烏城有馬王社、皂君社、綠營社、盂蘭社、河神社,逢節慶有賽神、舉行社火、秧歌、旱船玩藝,官兵參與同樂。本書討論烏里雅蘇台、科布多將軍或參贊大臣官員被參劾挾帶商貨者。或有官員投資商號天義德,官商融洽,史所未見。 本書名為《滿大人的荷包:清代喀爾喀蒙古的衙門與商號》探討喀爾喀蒙古地方財政,最重要是關注清朝統治蒙古的政策。
♦ 防疫公告事項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