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交 通 指 南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關於本所 > 所長的話

 

所長照片我從1998年進入本所擔任博士後研究、1999年成為助研究員以來,始終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可以在這麼優良的環境中從事學術研究,也感謝近史所的栽培。除了感到幸運之外,我也深刻感受到許多人對近史所的深厚期許,以及我們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我想努力做出好的研究成績,在學術開拓與傳承上貢獻心力,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中研院近史所是一個擁有六十餘年歷史、學術聲譽卓著的研究單位,前輩同仁在困難的環境中將這個所建立起來,能夠發展到今日的規模,是許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過去本所同仁們在中國近代史各領域的研究成果,也一直受到國內外學界的重視,發揮了重要的學術影響力。近年來,本所同仁的研究擴展到明清時期,致力於從傳統到現代的知識轉型、東亞區域研究、城市史、婦女史、中日關係、西學與中國、海峽兩岸發展比較、國族邊界與少數民族、宗教研究等領域。目前同仁主持的整合型計畫包括:西方經驗與近代中日交流的思想連銷」、「國共兩黨的比較研究」、「才女文化的現代轉型:數位人文研究的探析」等。至於所務方面,我有兩個理念:一、我相信集體智慧;二、我希望近史所的所務運作公開透明。我會努力朝著這兩個方向來推動所務,創造更多開放而有效率的溝通平台,也期許同仁能熱心參與所務,貢獻智慧與心力。

現在,近史所正處在世代交接的關鍵時刻,我們站在前人努力的成果上,是在一個相對優良的立足點上,承接了歷史的棒子,而在面對變化快速與高度競爭的國際學術環境,我們有更多的機會,但也有更大的挑戰。近史所未來是否能夠持續以卓越的學術成績維繫它過去在學界的聲望,甚至更上一層樓,正是我們今天面對非常現實的挑戰。我誠摯希望與我的同仁們在近史所共同耕耘,我們所期盼的將不僅是豐收個人的學術產業,更是共同書寫臺灣在近代史研究的新歷史。



 

first previous 1 next last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