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紀念館Logo
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連結資源 網站地圖 English 外部連結
胡適字圖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按鈕
標題左邊空白圖 首頁 本館消息 關於本館 參觀與服務 認識胡適 檔案選粹 資料庫入口 研究資源 主選單右邊框圖
友人
 

友人

  略過巡覽連結。
左邊次選單背景圖
左邊次選單背景圖
 

胡適與蔡元培

中央研究院 陶英惠 (2005/2/3) 
  胡適(1891~1962)與蔡元培(1868~1940),兩人相差近二十四歲,各自的教育背景也不相同,其由相識到深交,是自北京大學開始的。
蔡元培之知道胡適其人,是因為陳獨秀及其所編的《新青年》雜誌。民國7年(1917)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聘請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陳獨秀則向蔡元培推薦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章的留美學生胡適。胡適於同年7月10日學成返國,9月10日到北京就任北大教授,兩人從此締結了二十多年的深交。
  當時胡適尚不滿二十六歲。蔡元培僅憑其幾篇文章,在他剛剛步出校門、尚未上過講堂以前,就獨具慧眼,加以援引,並破格重用,使其充分發揮,沒有被埋沒,確有知人之明。而胡適對於蔡元培的知遇之恩,則是刻骨銘心,終生念念不忘。
  自在北大共事後,蔡元培對胡適處處予以維護,充分信任;胡適對蔡元培則崇敬備至,一直竭誠擁戴,盡力支持。胡適的事業,很多是隨著蔡元培而轉移;亦即在蔡元培的重要事業中,胡適大多主動或應邀參與。蔡元培在北大所推行的一連串重大而新穎的改革,胡適都是其最得力的幫手,他不僅積極參與,並為之出謀獻策。民國12年(1923)1月,蔡元培為教育總長干涉司法獨立,以辭職為抗議,離開北大,胡適立即發表文章聲援。兩人在北大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蔡元培後來在〈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一文中回憶道:「胡君真是『舊學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個人。」胡適在晚年「口述自傳」時,說北大校長蔡元培「是位翰林出身的宿儒。……是位極能接受新意見、新思想的現代人物,他是一位偉大的領袖,對文學革命發生興趣,並以他本人的聲望來加以維護。」
  由於胡適在北大盡力翊贊校務,深為蔡元培所倚重,故蔡元培在創設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時,仍挽胡適相助:聘為大學院大學委員會委員、中央研究院評議員;而胡適也確實都盡到了排難解紛、分憂分勞的職責。
  民國21年(1932)底,蔡元培與宋慶齡等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宋慶齡為主席,蔡元培副之,胡適不久也加入同盟,任北平分會主席。他倆之參加,無非是想藉自己在社會上之聲望以及學界之崇高地位,來推動政府走上民主法治之途;但在「以黨治國」的大環境下,很難達到目的;並且不免有些被人利用。故胡適不到兩個月即告脫離。或謂蔡、胡為退盟事發生歧見,並影響了兩人的關係;實則蔡元培當時即致函胡適說,也「覺悟此團體之不足有為」,惟礙於在同盟中發起人暨副主席的身份,若「驟告脫離,亦成笑柄」,故不得不「逐漸擺脫耳」。並未因此事而發生分歧,兩人的立場一直是一致的,經過長期的密切合作,為國家做出了許多重大的貢獻。

 

胡適紀念館連絡方式
胡適紀念館連絡Email:hushih@gate.sinica.edu.tw 胡適紀念館360度環景 胡適紀念館FB 胡適紀念館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 385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