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集刊

第四十期封面


第四十期
ISSN:1029-4740
出版年: 2003-6
  • 平裝本:250元   
  • 定價: 未出版
    頁數:284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本所

    目錄
    導言 陳永發 PDF
    論文
    一九五○年代美國對臺決策模式分析[摘要] 張淑雅 PDF 1

         本文挑戰三個普遍被接受的觀點:一是臺灣人民習以為常的「中美傳統友誼」概念,一是國外學者慣常認定蔣介石操控美國政策,另一則是國外學者對美國決策者的描述通常是頭腦清楚、資訊掌握完整,可以在短時間內衡量得失,制定對美國最有利的政策,或採取最有利的步驟,故對華政策也有配合全球冷戰大戰略的清楚策略。

         研究發現:外在因素,如國內民意輿論、公開楬櫫的道德原則、國際間的協定、其他盟邦的立場,甚至美國自己的政策聲明等,對決策者的約束力都很有限;倒是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厭惡與猜疑,對維持美國威望的關切,以及不願為遠東政策付出太高代價等決策者的「主觀認知(perception)」,才是華府決策主要的制約因素。在這些前提下,本文指出1950年代美國對臺決策過程,可以清楚歸納出三個模式,首先是以保持彈性為最高指導原則,導致常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其次,美國往往在危機爆發後,才被迫採取行動來因應,因此不免讓對手掌握機先,自己只能隨對手定的調子起舞,失去主動性。再者,美國決策常常只打算以最小的代價,維護自己最大的利益,不考慮對手與盟邦的立場,所以難免顯得一廂情願,政策可行性當然也跟著降低。

    關鍵字:中美關係、美國對臺政策、臺海危機、韓戰、反攻大陸、決策模式、杜魯門、艾森豪、杜勒斯
    朝鮮戰爭期間中朝高層的矛盾、分歧及其解決 - 冷戰中社會主義陣營內國家關係研究案例之一 [摘要] 梁鎮三 PDF 55

         本文通過對大量檔案文獻及回憶史料的梳理和分析,講述了中朝關係中一些鮮為人知的重要史實:直到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之前,朝鮮領導人對於中國提供直接軍事援助的願望始終拒之門外;戰爭發展的形勢要求對中朝軍隊實行統一指揮,但金日成希望保留對朝鮮人民軍的指揮權,只是在蘇聯的干預下,朝鮮才交出了軍事指揮權;當中朝聯軍攻佔漢城以後,彭德懷要求部隊進行二至三個月的休整,而朝鮮領導人則堅持應繼續向南追擊,雙方發生嚴重爭吵,最後因史達林支援了中方而使問題得以解決;戰爭進入長期化狀態後,中朝雙方在鐵路運輸管理體制方面的矛盾開始激化,志願軍主張對鐵路實行軍事管制,並首先保證軍事物資供應,而朝方認為鐵路管理屬國家主權,應由朝鮮負責,並傾向於優先考慮經濟建設物資的運輸,結果還是史達林拍板,確定由中朝聯軍司令部對鐵路實行軍管;1952年下半年板門店停戰談判陷入僵局後,朝鮮主張接受美國的停戰條件,但北京和莫斯科從政治方面考慮,認為必須堅持強硬立場,金日成不得不再次接受現實。作者認為,韓戰期間中朝領導人之間的矛盾及其解決,反映了社會主義國家關係中一種內在的結構性失衡,即主權觀念與社會主義領導權之間的衝突,其結果決定了社會主義同盟固有的不穩定性。

    關鍵字:冷戰、韓戰、中朝關係、中蘇關係、東北亞
    學習蘇聯:中共宣傳與民間回應[摘要] 余敏玲 PDF 99

         抗戰結束之後,中共基於內外在形勢的考慮,逐漸形成向蘇聯一邊倒的政策。然而,在中共奪取政權前後,中國除了少數親蘇人士之外,許多知識分子因為種種歷史情結或教育背景的關係而有反蘇情緒。至於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則對蘇聯毫無認識與瞭解。如何改變這種情勢,成為中共執政之後的重要工作。1949年秋天成立的全國性中蘇友好協會就是中共在全國開展「宣傳蘇聯、學習蘇聯」的關鍵組織,透過琳琅滿目的宣傳活動,改變人民對蘇聯無知或不滿的情緒,從而樹立對蘇友好、以俄為師的觀念,將全國人民的思想統一到中共所制訂的親蘇政策,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型塑出社會主義新人。

         中共的宣傳帶有明顯的強制灌輸單一思想的特色。當中共需要全面倒向蘇聯之時,農民大眾對蘇聯一無所知,許多知識分子則又有很大的反蘇情緒;而當民間逐漸對蘇產生好感之後,中共領導人卻開始考慮與蘇抗衡。因此,中共的宣傳既不能須臾放鬆,也往往與民眾情緒相對立,這便造成了官方宣傳與民間情緒錯位的現象。

         雖然中共宣傳親蘇或反蘇會產生錯位現象,卻也說明中共的宣傳具有相當成效。不過,我們也不能忽略在這成效的背後,佔全國人口少數的知識分子,他們所發出異於官方觀點的「雜音」。從他們對宣傳蘇聯回應的多樣性,可以清楚地說明即使在共產主義社會裡,人民也不是像極權主義理論者所言,只能被動承受當權者的意識形態灌輸,淪為國家政策下的棋子,完全被原子化(atomized),毫無自己的看法。由本文之舉證在在顯示極權理論者詮釋國家與社會關係的侷限。

    關鍵字:學習蘇聯、中蘇友好協會、中共宣傳、中蘇關係
    重點發行與強迫攤派 - 中共建國初期出版政策研究[摘要] 黎漢基 PDF 141

         自1949年起,中共出版界即以毛澤東呼籲的「文化高潮」為奮鬥目標。為了弘揚共產革命,新華書店大幅擴充營業規模,並且全面推動「重點發行」的路線,在1950-52年連續三年取得史無前例的發行數額。啟人疑竇的是,當時社會經濟疲弱、人民教育水平低落、書刊製作和發行質素欠佳,各種不利因素在在可見;到底新華書店是如何令無錢無文化的人民買書呢?查考中共最近出版的檔案史料,我們發現原來普遍存在著強迫攤派的行為。本文就是要把重點發行和強迫攤派的關係作一澄清,指出最高出版決策機關出版總署及署長胡愈之所應負的責任;並且從歷史脈絡中觀察,說明強迫攤派源於各種歷史和制度的因素,它的發生並不限於1950-52年,也不因為1953年的禁制命令而完全絕跡。

    關鍵字:重點發行、強迫攤派、出版(中國大陸)、胡愈之、文化高潮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放棄新民主主義? 李福鐘 PDF 189
    書評
    追尋半世紀的蹤跡:評王晴佳,《臺灣史學50年,1950-2000:傳承、方法、趨向》 汪榮祖 PDF 241
    孫中山出讓滿蒙權益問題的再探討:評李吉奎,《孫中山與日本》;俞辛淳,《孫中山與日本關係研究》 楊奎松 PDF 249
    評馬繼森,《外交部文革紀實》 陳永發 PDF 263
    Joan W. Scott and Debra Keates, eds., Schools of Thought: Twenty-five Years of Interpretive Social Science 沙培德 PDF 267
    Barend ter Haar, Ritual and Mythology of the Chinese Triads: Creating an Identity Paul R. Katz PDF 271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