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
網站地圖
/
所內專區
/
English
關鍵字搜尋
布 告 欄
> 最 新 消 息
> 學 術 活 動
關 於 本 所
> 本 所 簡 介
> 所 長 的 話
> 組 織 圖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榮 譽 榜
> 行 政 人 員
研 究 人 員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研 究 群
活 動 紀 要
出 版 園 地
> 史 料
> 專 刊
> 集 刊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論 文 集
> 其 他 出 版 品
> 胡 適 出 版 品
> 電 子 書
> 所 外 出 版 品
> 出 版 品 搜 尋
> 購 買 程 序
交 流 與 訪 問
> 合 作 夥 伴
> 來 訪 學 侶
> 工 作 與 生 活
> 申 請 辦 法
資 源 共 享
> 研 究 資 源
> 主 題 特 展
> 相 關 影 音
> 每 日 一 圖
聯 繫 窗 口
> RSS 訂 閱
> 常 見 問 題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集刊
第七十六期
ISSN:
1029-4740
出版年:
2012-6
平裝本:250元
定價:
未出版
頁數:
151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
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本期收論文三篇:翟志成著〈毛澤東對明代歷史文化的吸取和應用〉、關詩珮著〈翻譯與調解衝突: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英方譯者費倫(Samuel T. Fearon, 1819-1854)〉、曹南屏著〈玻璃與清末民初的日常生活〉,及書評兩篇:汪正晟撰〈Ho-fung Hung, Prote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monstrations, Riots, and Petitions in the Mid-Qing Dynasty〉、張哲嘉撰〈高晞,《德貞傳:一個英國傳教士與晚清醫學近代化》〉。
目錄
論文
毛澤東對明代歷史文化的吸取和應用
[摘要]
翟志成
PDF
1
毛澤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吸取和應用,當然不會僅僅侷限於有明一代。例如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曾國藩的文治武功,對毛思想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要充分析論毛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吸取和應用這一課題,必須要有多篇論文甚至多本專書的合力。本文的範圍,只聚焦在毛澤東對明代歷史文化的吸取和應用這一基點上。由章學誠「六經皆史」的觀念啟發,本文不僅把一切由明人所撰寫和編纂過的文字,均視為明代的史料,而且還把一切由清朝和近現代人所撰寫和編纂的關於明朝的文字,同樣也視為明代的史料。本文的論旨,端在闡析明代的歷史文化,經由毛澤東創造性的轉化之後,已變為毛打天下、治天下或亂天下的重要思想資源。毛的不少方針政策,有些直接緣自毛閱讀與明代相關典籍的心得,有些則經過與毛的閱讀心得互相對照、互相發明或互相批判,從而得到更新、修正或強化。並且,毛對明代小說、戲曲的熟習和靈活應用,使他能如魚得水般自由出入於大眾文化和菁英文化、大傳統和小傳統之間,而他在這兩種文化和兩個傳統之間左右逢源的能耐,又使他成為操弄群眾感情的心理工程大師。他在閱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所領悟出的戰略和戰術,更幫助他在戰場上擊敗了國民黨,贏得了整個中國大陸。
關鍵字
:毛澤東、文化大革命、大眾文化、群眾動員、心理工程
翻譯與調解衝突:第一次鴉片戰爭的英方譯者 費倫(Samuel T. Fearon, 1819-1854)
[摘要]
關詩珮
PDF
41
在無數的戰爭場面中,譯者由於是軍旅中唯一能與敵國溝通的渠道,他們的工作範圍廣泛多元,而且常要冒生命危險,為軍隊提供情報及基本物資,主導戰役宣戰、議和、勸降的艱辛工作。而戰後兩國談判桌上的工作,沒有譯者擔當書面翻譯及傳譯工作,同樣不可能完成。因此,譯者在重大戰爭記述中,應占有一重要席位。然而可惜的是,過去眾多有關戰爭的歷史研究中,譯者都變成了無名英雄,被歷史遺忘了。本文考察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為英方擔任譯員的費倫(Samuel Turner Fearon)的歷史貢獻。具備語言天份的費倫,在鴉片戰爭中,以卓越的翻譯能力調解各種中英衝突事件;而在鴉片戰爭後,獲委任為首任香港總登記官,並被羅致成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首任中文教授,為中英外交史上的重要角色。可惜的是,在眾多的鴉片戰爭研究中,有關費倫的研究幾乎完全闕如。本論文希望從多種零散資料中,整理我們對費倫的認識,這不僅是對一位重要歷史人物事蹟的鉤沉,而是要將其重新定位於鴉片戰爭史裡,填補中英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空白。同時,也希望能夠從翻譯研究角度入手,展現1830-1840年中西交匯期間譯者的多元身分以及特殊貢獻。
關鍵字
:鴉片戰爭、戰爭通譯、費倫、錢納利、馬儒翰
玻璃與清末民初的日常生活
[摘要]
曹南屏
PDF
81
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歷來沒有使用玻璃的傳統,環顧現在身邊形形色色的玻璃製品,廣泛使用玻璃的生活方式是中西交流下的產物。晚清以降,隨著西力東漸,玻璃開始進入中國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導致了中國人日常生活史上的重大變革,其影響延續至今。清末民初對於玻璃這一微物在中國的歷史角色而言,是一個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時期。自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通過衛生知識的普及、文明話語的渲染,以及西方生活習尚的深入人心,外加「物」的象徵性和消費性的充分凸顯,中國各階層人士對玻璃的喜好和追逐,已經在這一時期被成功構建;由此,玻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契機,開始逐漸進入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清末至民初,雖說離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普通化」情形尚有距離,但是玻璃這一微物將帶給近代中國囊括生活環境、建築景觀、衛生習慣等等環節的一個整體性的「生活史轉型」,卻已呼之欲出。
關鍵字
:玻璃、日常生活、物質文化、清末民初
書評
Ho-fung Hung,
Prote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monstrations, Riots, and Petitions in the Mid-Qing Dynasty
汪正晟
PDF
135
高晞,《德貞傳:一個英國傳教士與晚清醫學近代化》
張哲嘉
PDF
143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