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集刊

第八十期封面


第八十期
ISSN:1029-4740
出版年: 2013-6
  • 平裝本:250元   
  • 定價: 未出版
    頁數:185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本所

    摘要:
    本期共收錄論文三篇:賴毓芝著〈清宮對歐洲自然史圖像的再製:以乾隆朝《獸譜》為例〉、蔡龍保著〈產、官合作下的殖民地經營─以日治前期鹿島組的在台活動為例(1899-1926)〉、彭賀超著〈北洋新軍會操研究〉,研究與討論一篇:李林撰〈「開化」與「殖民」兩套詮釋話語的論爭與困境─兼與John E. Herman教授商榷〉,書評兩篇:侯彥伯撰〈任智勇,《晚清海關再研究:以二元體制為中心》〉、張繼汝撰〈朱英,《商民運動研究(1924-1930)》〉。

    目錄
    論文
    清宮對歐洲自然史圖像的再製:以乾隆朝《獸譜》為例[摘要] 賴毓芝  PDF 1
    本文以很少受到關注的乾隆朝《獸譜》為中心,透過檔案檢視其製作過程,證實其與《鳥譜》、《職貢圖》應為同一個大型計畫下的個別子計畫。這三個計畫同步開始於乾隆十五年,同步完成於乾隆二十六年,其編纂與製作時間,不但早於乾隆三十八年才開始的《四庫全書》,且費時十一年,超過《四庫全書》的九年。這是一個以圖像為主,深具野心,意圖在視覺上建構乾隆帝國治下所有人、禽、獸等各種「職方之產」之製作,以提供聖王「對時育物」之資所需要的所有知識與訊息。這個大型計畫最具創新的部份在於,三者皆有意識地與中國傳統相關製作對話,其批評中國傳統博物學「闕疑莫考」、「泥於古」、「無以證今」、「肖形未備」、「格致無徵」等,並強調其製作及內容與現實的緊密關係。本文的研究顯示,來自歐洲的自然史圖像與西洋擬真風格在其追求「徵實」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角色。總之,《獸譜》的成立有一全球史的面向,其內涵比起傳統博物學寫作更強調對外的連結與視覺的轉向,然其高度擬真的圖像卻不是簡單地「反應」現實的紀實,而是虛實相參,以擬真實境回應中國傳統統治的種種命題,進而成就乾隆治下的理想「現實」。
    關鍵字:清宮圖像制作、獸譜、中歐文化交流、清宮的歐洲自然史知識、清院體風格
    產、官合作下的殖民地經營 ─以日治前期鹿島組的在台活動為例(1899-1926)[摘要] 蔡龍保 PDF 77
    日治時期除三井、三菱等特殊大型「政商」以及較為人關注的糖業資本之外,尚有許多值得重視的日資在台灣的各領域活動,部份在日本國內與官廳長期有合作關係者,更成為參與殖民地經營的要角。因為業者在日本國內的經驗與基礎,成為台灣總督府在台複製「殖產興業」的利器,可以清楚看到從上到下的「結構性移植」,鹿島組即是一例。鹿島組的來台發展,是殖民統治者的需求,也是鹿島組經營布局的需求。鹿島組掌握了「技術」、「時機」與「人脈」,而能來台參與重要的鐵路事業,在整備殖民地基礎建設或社會資本的形成扮演重要之角色,創造「殖民地經營」與「企業經營」雙贏的成果。就帝國的殖民經營、鹿島組的會社經營,或日本技術∕人員∕資本的海外擴張而言,皆有其深刻之意涵。此一時期國家政策的推展,深刻影響資本的動向。殖民地經營的產、官合作模式不僅止於土木事業,而是「結構性存在」於各個領域。此一結構在各個領域形成到運作方式的異同,值得做進一步的探究。
    關鍵字:土木建商、鹿島組、鐵路、經營、資本
    北洋新軍會操研究[摘要] 彭賀超 PDF 121
    晚清陸軍軍事演習肇端於甲午戰後小站練兵期間。新建陸軍時期,袁世凱將軍事對抗演習引入軍事訓練實踐過程;武衛右軍時期,軍事對抗演習在理論層面逐步完善。清末北洋新軍會操延續了小站新軍軍事對抗演習模式,但其內涵更為豐富。北洋新軍每一鎮成軍之時或訓練三年之際,清政府均派員校閱,開展以考核為目的的校閱性會操。北洋六鎮陸續成軍後,出於保持和生成戰鬥力的考量,一鎮或兩鎮之間每年秋季適時開展訓練性會操。1905年秋季河間會操開啟新軍大會操先例,其後北洋新軍又相繼參與籌劃彰德會操及永平秋操,這均是集校閱性和訓練性為一體的大型軍事演習。相較小站新軍軍事對抗演習,北洋新軍會操呈現軍事轉型期的多樣化特徵。北洋新軍會操促進了北洋六鎮的建設力度,進而言之,它推動了中國陸軍現代化進程。北洋新軍會操使北洋六鎮成為清末新軍中的佼佼者,但也因之成為清政府藉以推行中央集權政策的助動器。
    關鍵字:北洋新軍、會操、小站新軍、袁世凱、軍事對抗演習
    研究與討論
    「開化」與「殖民」兩套詮釋話語的論爭與困境 ─兼與John E. Herman教授商榷[摘要] 李林 PDF 151
    本文從研究視野、章節結構、資料使用、論點探討、細節商榷五個方面,試對喬荷曼(John E. Herman)教授的《雲霧之間:中國在貴州的殖民,1200-1700》(Amid the Clouds and Mist: China’s Colonization of Guizhou, 1200-1700)一書作詳細評論和系統回應。同時對帝制晚期王朝南進「開化論」與「殖民論」的論爭與困境,以及國史研究中「中央王朝」對「地方社會」的思考進路,稍作探討評析。
    關鍵字:開化、殖民、貴州、土司制度、納蘇彝人
    書評
    任智勇,《晚清海關再研究:以二元體制為中心》 侯彥伯  PDF 171
    朱英,《商民運動研究(1924-1930)》 張繼汝 PDF 179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