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集刊

第九十四期封面


第九十四期
出版年: 2016-12
  • 平裝本:250元   
  • 定價: 未出版
    頁數:144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期共收錄論文三篇:邱仲麟著〈清代北京用煤及其運銷體系〉、張繼瑩著〈積弊與時弊:乾隆初期甘肅倉儲的經營(1736-1755)〉、陳熙遠著〈共和國裡的皇室婚禮—宣統大婚與帝制王朝的最後掙扎〉,及書評兩篇:張仲民撰〈吳詠梅、李培德編著,《圖像與商業文化:分析中國近代廣告》〉、藍適齊撰〈Barak Kushner, Men to Devils, Devils to Men: Japanese War Crimes and Chinese Justice〉。

    目錄
    Articles
    清代北京用煤及其運銷體系[摘要] 邱仲麟 PDF 1
    本文從兩個層面考察清代北京用煤及其運銷體系。首先,是煤炭的運輸層面。長期以來,北京西山的煤業生產、運輸與銷售是分離的。大盤商向礦場買煤之後,用駝獸(騾子或駱駝)運下山,先堆積在他設於交通要道上的煤廠,再運至北京城門附近的煤廠,經由此處販售給北京城中的煤舖。因此,這些煤廠業主都擁有駝隊,山上至山下主要利用騾子,平地則以駱駝為主。但這種運輸方式,費時而運量有限,成本較高。至晚清,開始修築鐵路及高空索道運煤,運輸時間縮短,運輸量則大增。其次,是煤炭的零售與價格層面。北京城內的商家與百姓用煤,主要是向城門附近的煤廠或城內的煤舖購買。隨著乾隆以後煤礦關閉日多,煤價越來越高,用戶對此多有抱怨。而以碎煤渣製成的煤磚,或碎煤渣參雜黃土製成之煤球,在清朝中葉以後,成為普通百姓常用的燃料。
    關鍵字:北京、煤廠、駝隊、煤價
    積弊與時弊:乾隆初期甘肅倉儲的經營(1736-1755)[摘要] 張繼瑩 PDF 41
    本文以甘肅為例,針對乾隆初期的倉儲制度進行個案性探討,並透過此一個案說明地方官如何運用一統的制度,去回應地方與王朝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乾隆初期甘肅地方官必須面對如下的情境:其一、軍事行動減緩後對甘肅市場產生的效應;其二、全國糧食政策變化過程使甘肅倉儲運作左右支絀;其三、地方督撫、戶部與皇帝因為各懷施政目的,因此推出的政策並不一定利於地方倉儲的運作,由此構成甘肅倉儲的積弊與時弊。地方官以爭取買補銀兩作為解決倉儲弊病的政策,為了爭取皇帝與戶部的支持,地方官試圖排除軍事的影響,調整區域的倉儲重點,使糧食更容易收入倉庫,並以各種方法延續買補的政策。然而,皇帝與戶部謀求全國一致的政策目標,卻也成為地方倉儲不利的因素,以至於地方官在面對倉儲難題時,同時也要顧及戶部與皇帝的意見,有時甚至運用奏事技巧扭轉他們的想法與決定。地方官雖然運用一統的制度解決當時的積弊與時弊,但同時也因為權宜行事而埋下王朝腐敗的遠因。
    關鍵字:倉儲、乾隆初期、甘肅、買補
    共和國裡的皇室婚禮 —宣統大婚與帝制王朝的最後掙扎 附表一、二[摘要] 陳熙遠 PDF 77
    中研院史語所新近在其庋藏明清檔案裡,發現宣統十四年(1922)內務府掌禮司的堂行簿與堂諭檔。這些檔冊揭示史語所早期蒐羅之檔案,非僅限於清末從「內閣大庫」輾轉流出,來源或許更為多元。這兩份檔冊攸關一場在共和國裡備受矚目的皇室婚禮,本文嘗試以此為基礎,輔以《大婚典禮進奉銜名物品冊》等相關檔案,同時參酌報刊、筆記、日記與回憶錄等各類史料,探討這場世紀婚禮的歷史意義。身為婚禮的男主角,溥儀注定成為命運捉弄的龍種:擁抱民國理想的批判者,期望他潛龍勿用,安身當共和的新民;繾綣皇朝故舊的遺老們,卻指望他躍淵飛天,立命成中興的共主。大婚典禮是宣示成年的溥儀醞釀「恢復祖業」的開端,而民國政府不得不對蠢蠢欲動的帝制殘餘勢力進行最後的了斷。取消遜清帝號與廢除清室優遇的各種輿論呼籲,終落實為國會正式的提案,最後溥儀更被迫倉皇出宮。這場大婚不僅是溥儀個人邁向成年的「過渡儀式」,註記其成長的關鍵轉變,同時也是近代中國從帝制轉向共和的「過渡儀式」,預示了帝制殘餘轉向共和新制的最後掙扎。而淑妃文繡當初按照皇朝宮廷的規矩成親,最後卻透過共和國家的法律訴求離異,恰好為在中華民國裡苟延殘喘的「宣統」紀元劃上反諷的句號。
    關鍵字:內閣大庫、溥儀、大婚、遺老、優待清室條款
    Book Reviews
    吳詠梅、李培德編著,《圖像與商業文化:分析中國近代廣告》 張仲民 PDF 131
    Barak Kushner, Men to Devils, Devils to Men: Japanese War Crimes and Chinese Justice 藍適齊 PDF 137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