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布告欄 > 學術活動

戰時中國對美國的外債籌借與清償協商,1938-1949

arrow icon日期: 2020/12/03

arrow icon時間: 10:00~12:00

*地點: 檔案館第一會議室

*主講人:林美莉教授(本所副研究員)

*評論人: 賴建誠教授(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榮譽退休教授)

*主辦單位: 近史所

從1937年至1949年,中國遭遇對日抗戰和國共內戰的長時期而且大規模的財政打擊。對日戰事初起之際,孔祥熙就向蔣中正明言,無論是發行公債或增發鈔票來籌措資金,都將造成無可避免的通貨膨脹,當務之急是設法爭取到足夠抵充戰費的外債。然而,在華擁有最大經濟利益的英國當局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而美國朝野則因中立法案的制約,英美兩國均不願捲入東亞國際糾紛,直到1939年年初才正式向中國伸出援手。相對於英美兩國的遲疑,蘇俄為了防止日本強盛軍力的威脅,1938年間兩度提供借款,總金額達一億美元,成為中國購置軍械的來源。歐戰爆發之後,美國以「民主國家的兵工廠」姿態,為英國和加拿大供應軍事物資,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總統更於1941年1月6日提出租借法案(Lend-Lease Program),3月11日生效,中國於次月納入接受援助國家名單。1941年年底的太平洋戰爭讓東西方戰場合流,中國成為英國和美國的盟國,簽約於1942年2月1日的中美五億美元借款成為中國獲取外債的突破性指標。美國在二戰期間對華落實借款與租借法案的行動,並在終戰之後繼續對華出售物資和提供貸款,「美援」深切影響了當代中國政局的發展。
    本文對於既有論著業已多所著墨的借款經過與具體成果,不擬作重覆敘述,而將根據檔案史料,討論1938年至1949年間中國對美國籌借外債與清償協商的一些問題,包括從財政部提交的經管清單來確認戰時「外債」項目、相關人士洽談借款的運用策略,以及中國政府當局如何回應美方清償要求與另提借款的交涉歷程。



arrow icon活動花絮:
event photo
event photo
event photo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