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Academia Sinica / 
  • Sitemap / 
  • MH Login / 
  • 中文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Events
    • >  News
    • >  Academic
  • About IMH
    • >  Introduction
    • >  Director’s remarks
    • >  Organization
    • >  Advisory board
    • >  Research plans
    • >  Research findings
    • >  Honors
    • >  Admin Staff
  • People
    • >  Research fellows
    • >  Corresponding Research Fellows
    • >  Adjunct research fellows
    • >  Postdoctoral fellows
    • >  Doctoral candidate fellows
    • >  Research Groups
  • Activities
  • Publications
    • >  Historical sources
    • >  Monographs
    • >  Bulletin
    • >  RWMCH
    • >  Conference Volumes
    • >  Other publications
    • >  Hu Shih Publications
    • >  eBooks
    • >  Non-IMH publications
    • >  Search
    • >  Order
  • Academic exchanges
    • >  List of Partner Institutions
    • >  Visiting scholars
    • >  Life and work
    • >  Visiting scholars program
  • Resources
    • >  Research Resources Links
    • >  Special displays
    • >  Video
    • >  Picture of the Day
  • Contact
    • >  Subscribe our RSS
    • >  FAQ
    • >  Contact us

 

Home > Events > Academic

從盧溝橋事件到日中戰爭

arrow iconDate(s): 2024/05/29

arrow iconTime: 14:00~16:00

*Venue: Archives 3rd Conference Hall

*Host: Prof. Sheng-hsiung Su (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MH, AS)

*Speaker:Prof. IWATANI NOBU ( Professor, Hokkaido University Public Policy School)

*Talker: Prof. Sheng-hsiung Su (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MH, AS)

*Organizer: Chiang Kai-shek Research Group

*Co-organizer: Hu Shih Research Group

摘要:
本次演講,岩谷將教授將介紹他在2023年於東京大學出版會出版的新書《從盧溝橋事件到日中戰爭》。

《從盧溝橋事件到日中戰爭》一書探討從1937年7月7日發生的盧溝橋事件,到1938年1月16日發布的第一次近衛聲明日中之間正式談判結束,大約半年的經過,通過現有的史料盡可能地追蹤事實。

回顧1937年7月到1938年1月的半年期間,日中關係正陷入僵局,失去了解決問題的出路。這段時期的開端是盧溝橋事件,一場小小的衝突,看似找到解決之路,卻反覆倒退,靜靜地加深事態的嚴重性,逐漸走向了大規模衝突。當地的談判僵局最終導致了在上海爆發新的戰鬥,激烈的戰鬥造成了許多傷亡,日中都已經到了不接受某種補償就不能妥協的地步。由於沒有找到結束戰爭的明確辦法,在戰鬥中進行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正式的政府間和平談判無法結束,雙方都沒有堅定的決心也沒有明確的對戰爭的估計,這是進入一場漫長如泥濘的戰爭非常重要的時期。對於日本來說,最終形成了與英美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甚至預示了1945年的戰敗。對於中國來說,這場戰爭帶來了八年的苦難,導致國民黨政權在戰爭期間以及戰後的衰弱,以此態勢面對與共產黨的內戰。

儘管如此,在這半年間發生的日中間各種問題,當代社會是否形成共識,答案只能是否定的。這不僅是在日中之間,而且在日本國內也未形成共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指出的是,日中戰爭長期以來受到政治的制約。事實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行為,無可避免地給日中戰爭的敘述帶來了政治上的基準。正如善惡判斷阻礙了對真理的追求一樣,不必要的壓力和情感宣洩一直纏繞著日中戰爭的研究。直到最近,日中戰爭的歷史研究仍然是一個難以擺脫這種束縛並自由研究的主題,但相比以前,政治上的約束已經得到了緩解。當然,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可能完全擺脫這種束縛,更不用說因時代和環境所帶來的偏見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可採取的態度是讓史料說話。然而,即使這樣做,個別史料的選擇上,也無法不偏不倚。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使用多方立場的史料,並在意識到自身主觀性的情況下,尋求客觀事實。

本書論點基於以上立場,試圖從日中雙方的角度詳細描述事件的發展。此外,雖然外交史研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軍事史研究還有空間,本書嘗試關注軍事和外交的關係及進展。最後,過去的日中戰爭研究往往侷限於雙方之間的談判,本書盡可能地討論了周邊有利害關係國家的交涉。

本書雖仍有不足,但基於上述問題意識,盡可能關注雙方對西方國家的態度和有關國家的動態的影響,並結合第三國的觀點,將日中兩國不同觀點的事件客觀化,藉以揭示1937年下半年日中從紛爭到事實上的戰爭的過程。
 



海報

arrow iconPhotos:
event photo
event photo
event photo
event photo

Return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All Rights Reserved.

128 Academia Rd, Sec. 2, Nankang, Taipei 115201, Taiwan Tel:886-2-2782-4166 Fax:886-2-2789-8204

Privacy policy

Profile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