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活 動 紀 要
日期: 2024/09/19
時間: 15:00~17:00
地點: 檔案館第二會議室
主持人: 張哲嘉教授(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主講人:承志教授(日本追手門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
主辦單位: 知識史研究群
摘要: 本報告以東西方地理知識的互動為視角,通過梳理滿文《吉林九河圖》的研究史以及在其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指出該圖在研究過程中被以訛傳訛,其結果導致了中外研究的錯誤觀點。這幅地圖最早的研究者吉田金一指出該圖成圖於1690年左右,隨後逐漸被中外學界誤認為是中俄尼布楚談判中清廷代表使用的地圖。本報告指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滿文《口外九大人圖》,是《吉林九河圖》的原圖,而“《口外九大人圖》”乃是後人命名。其次,尼布楚條約談判過程中,清廷提出西伯利亞東北部的里雅那江分界地為線索,探討了《吉林九河圖》中的西伯利亞地理地名知識。最後指出俄羅斯使者斯帕法里,1676年出使到北京攜入俄文《西伯利亞地圖》(1673年),該圖被清廷譯成漢文地圖,其局部內容就是目前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亞洲西北河流圖》。清廷依據《西伯利亞地圖》,按照中國山水畫風格,繪製了一幅漢文《西伯利亞地圖》(彩色,紙本)。雖然目前留下的只是該圖的局部內容,但足以證明中俄兩國在康熙十五年(1676)左右相互交流過地圖資料的事實。中俄兩國地理知識的交流,乃是後來繪入滿文《口外九大人圖》以及《吉林九河圖》等歐亞東北部地圖的知識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