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布告欄 > 學術活動
日期: 2024/07/29
時間: 10:00~12:00
地點: 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
主持人: 連玲玲教授(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主講人:吳宛怡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主辦單位: 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摘要: 本次講題主要內容將探索民初北京及天津地區梆子劇女演員的崛起,以及如何改革創造屬於女性表演體系的過程及挑戰。清代在康熙到乾隆時期發布禁止女戲演出的禁令,使得女演員在18世紀後期消失於舞台,自此以後的新興劇種的形成都是由男性主導,其所創造的表演型態也是由男性所規範。19世紀末期,上海及天津等租借地區開始出現女性的表演者,到1900年前後,相較於其他地區,天津誕生大批的女演員,演出梆子劇,甚受本地觀眾喜愛,更進一步移動到外地演出。女演員演唱的梆子劇雖由男演員所創,但在1912年清代禁令解除之後,她們進入北京劇場演出後,同年年底因官方發布「男女分演」的政策,反而促使女演員獨立發展,將原本由男性的梆子劇,於聲腔、旋律、唱腔、表演技藝等多方面,改革進化為女性表演風格的劇種。最值得關注的是她們改良男演員的旦行表演,創造出屬於女性表演者的旦行,在舞台上以女人表演女人,達到高度的藝術成就。同時,積極地參與戲劇改良的活動,獨創了反映時代氛圍的時裝劇及新編劇的多元劇目,其創新及實驗精神,應當重新給予高度的評價。梆子女劇自1913年持續發展到1837年,堅持於北京劇壇演出,她們在近代戲劇史上的地位,值得重新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