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
網站地圖
/
所內專區
/
English
關鍵字搜尋
布 告 欄
> 最 新 消 息
> 學 術 活 動
關 於 本 所
> 本 所 簡 介
> 所 長 的 話
> 組 織 圖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榮 譽 榜
> 行 政 人 員
研 究 人 員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研 究 群
活 動 紀 要
出 版 園 地
> 史 料
> 專 刊
> 集 刊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論 文 集
> 其 他 出 版 品
> 胡 適 出 版 品
> 電 子 書
> 所 外 出 版 品
> 出 版 品 搜 尋
> 購 買 程 序
交 流 與 訪 問
> 合 作 夥 伴
> 來 訪 學 侶
> 工 作 與 生 活
> 申 請 辦 法
資 源 共 享
> 研 究 資 源
> 主 題 特 展
> 相 關 影 音
> 每 日 一 圖
聯 繫 窗 口
> RSS 訂 閱
> 常 見 問 題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第九十五期 「城市指南與空間再現」專號
ISSN:
1029-4740
出版年:
2017-3
平裝本:250元
定價:
未出版
頁數:
132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
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本期共收錄論文三篇:康豹著〈近代中國寺廟破壞運動的空間特徵——以江南都市為重心〉、潘淑華著〈城市、避暑與海濱休旅:晚清至1930年代的北戴河〉、馬樹華、趙成國著〈城市指南與近代青島的空間變遷(1898-1949)〉,及書評兩篇:張孟珠撰〈Matthew H. Sommer, Polyandry and Wife-Selling in Qing Dynasty China: Survival Strategies and Judicial Interventions〉、閻昱昊撰〈段志強,《顧祠——顧炎武與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
目錄
論文
近代中國寺廟破壞運動的空間特徵—以江南都市為重心
[摘要]
康豹
PDF
1
本文旨在探討近代中國寺廟破壞運動在都市宗教生活中的空間特徵,以江南地區為主要範疇。首先概述民國以降的廟產興學、破除迷信等相關政策及其效應,並以上海、溫州兩地,從事案例分析,先以前者發行的城市指南等資料,考察當地寺廟在都市景觀中的變遷,並擴及溫州,比較寺廟破壞運動因地而異的情形,說明其程度往往與都市化、官方治理的程度密切相關。本文也指出,這股破壞風潮造成了民國都市宗教生態的鉅變,迫使都市信徒脫離義務性的宗教組織,香會等志願性團體則日趨興盛。此外,近代都市的宗教生活多半環繞企業型祠廟與儀式專家(尤其是靈媒)而展開,其背景則出自更為悠久、穩定的地方信仰傳統,這些都市神祠通常設在租來的店面或公寓,恍如臺灣神壇的前身。
關鍵字
:寺廟破壞運動、上海、溫州、城市指南
城市、避暑與海濱休旅:晚清至1930年代的北戴河
[摘要]
潘淑華
PDF
39
本文通過位於河北省臨榆縣的著名海浴場北戴河,分析民國時期海濱及海浴在中國城市菁英及民眾新興的休旅文化中之位置。由於清末鐵路發展及西方人的經營,北戴河從無人知曉的地理「空間」,逐步演變成為擁有獨特性格、名聞中外的「地方」,中國人對海濱的用途和價值有全新的認知。1910年代,以朱啟鈐為首的中國城市菁英,組成「北戴河海濱公益會」,在聯峰山建構富中國傳統特色的人文景觀及休閒文化,賦予北戴河一層新的意義及地方感。1920年代,北戴河在中國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海濱旅遊勝地。雖然能夠到北戴河旅遊避暑的主要是上流人士,但隨著有關北戴河的旅遊指南及遊記愈來愈多,未能親身到北戴河遊覽的民眾,也能通過旅遊出版物想像北戴河的景觀和意義。而公益會所經營的空間,既象徵階級的排他性,同時也發揮了民族認同的融和性。本文指出,北戴河的休旅空間的經營及其所承載的地方感之演變,不單反映當地中國人及西方人之間的權力關係,同時參與塑造城市菁英的民族及階級身分認同。
關鍵字
:北戴河、海浴、朱啟鈐、北戴河海濱公益會、旅遊指南
城市指南與近代青島的空間變遷(1898-1949)
[摘要]
馬樹華・趙成國
PDF
77
城市指南是近代中國大量出現的一種新式城市資訊類書籍,或為外來者提供行旅指導,或為經營者提供投資資訊,或充當施政者的推介廣告以及本地市民的生活嚮導;與城市變遷結成了密切的互文關係。在二十世紀前半個世紀裡,青島出現了德文、英文、日文、中文的導覽、導遊、概觀、要覽、概要、案內等各類城市指南書籍達二十多種。由於出版者、編撰旨趣以及目標讀者不同,這些指南各具特色,包羅萬象,涉及中外關係、政治局勢、經濟狀況、城市功能與定位、景點名勝以及遊覽路線等各種內容,是瞭解青島空間發展脈絡與社會文化變遷的重要歷史文本。早期的德文指南志在把青島作為德國在遠東的「模範殖民地」和避暑勝地進行宣傳、炫耀與推介,英文指南旨在向歐洲人提供瞭解青島與山東的便利工具,日文指南所強調的是日本人的經略野心、皇權思想與軍國主義,凸顯了日佔青島以後的社會經濟狀況、空間格局以及城市功能方面的變遷。中文指南所傳達的則是中國人強烈的城市自我意識、市政管理能力與民族文化認同。無論何種版本的青島指南其中所隱含的空間變遷及其理念表述都顯而易見,城市空間發展脈絡中的殖民化與去殖民化、建設傳統與城市特色、地景塑造與城市功能等問題均可從中找到答案。
關鍵字
:城市指南、青島、空間變遷
書評
Matthew H. Sommer,
Polyandry and Wife-Selling in Qing Dynasty China: Survival Strategies and Judicial Interventions
張孟珠
PDF
119
段志強,《顧祠——顧炎武與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
閻昱昊
PDF
127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