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集刊

第九十七期封面


第九十七期
ISSN:1029-4740
出版年: 2017-9
  • 平裝本:250元   
  • 定價: 未出版
    頁數:136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本期共收錄論文三篇:林滿紅著〈亞太歷史、臺灣與南海——《中日和約》中的「南沙群島、西沙群島」〉、裴廣強著〈近代上海的空氣汙染及其原因探析——以煤煙為中心的考察〉、王皓著〈陳垣史學與教會因緣〉,及書評兩篇:黃雪蕾撰〈Christopher G. Rea and Nicolai Volland, The Business of Culture: Cultural Entrepreneurs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1900-65〉、陳雅苓撰〈張大慶,《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

    目錄
    論文
    亞太歷史、臺灣與南海——《中日和約》中的「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摘要] 林滿紅 PDF 1
    本文透過亞太歷史與臺灣的關係,分析《中日和約》第二條寫入南沙與西沙兩群島的背景。Stein Tønnesson等學者認為日本雖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此兩群島,但無放棄對象,是目前南海爭議的根源。本文指出以《舊金山和約》為基礎之《中日和約》,使在現在或將來有效統治範圍內的中華民國為其放棄對象。遷臺後之中華民國,因英國帶頭反對,未能參與簽定《舊金山和約》,但美、英妥協讓中華民國與日本另簽雙邊和約。1939-1945年間日本對兩群島的軍事占領,有待戰後和平條約確立其主權歸屬。日本南進此兩群島之前,臺灣是其最南端領土。日本將約三分之二之南沙轄屬臺灣,1939-1945年間日本對此兩群島之軍事占領,臺灣總督府諸多協力,日本又相當主張西沙原係中華民國領土,在中華民國外交部次長胡慶育根據這些理由爭取下,兩群島寫入《中日和約》。此於1952年9月25日在聯合國登記的條約,在主權界定方面,即使在1972年之後,仍具國際法律效力。約中之兩群島,無論二戰期間及戰後初期,均以其戰略地位而非海底礦藏引起關注,可方便當前南海鄰近國家由其沿海基線劃設領海與專屬經濟區,及國際社會劃設更廣闊之公海。
    關鍵字:中日和約、胡慶育、南海、軍事占領與和約、亞太戰略地位
    近代上海的空氣汙染及其原因探析——以煤煙為中心的考察[摘要] 裴廣強 PDF 45
    空氣汙染問題是中國環境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份和難點問題之一。借鑒空氣汙染氣象學研究方法,對近代(1840-1949)上海以煤煙問題為典型案例的分析充分證明:大規模的空氣汙染問題絕非是1949年之後才出現的新產物,而是一個至晚可以追溯至晚清民國年間的「老問題」。無論是對空氣汙染源地理體系的考察,還是對煙塵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估測,都顯示近代上海的空氣汙染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巨量礦物能源的消耗是產生空氣汙染的根本原因,而一些人為因素的不合理安排則弱化了吸收、轉化和擴散、稀釋空氣汙染物的能力,使得空氣汙染真正演化為嚴重的區域性環境問題。對近代上海空氣汙染問題進行研究,不但有助於從實證角度揭示某些長期被遮蔽的史實,追溯當今空氣汙染問題的歷史根源,而且對於在學理層面拓展和豐富中國近代環境史的研究內涵及研究方法,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字:近代上海、空氣汙染、煤煙、環境史、能源
    陳垣史學與教會因緣[摘要] 王皓 PDF 87
    作為中國近代史學的奠基人之一,陳垣在學術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關於陳垣的基督教徒身分以及他對於中國宗教史研究的開拓,既有的研究可謂卷帙浩繁。然而以下的弔詭現象卻多為已有的研究所忽略或者語焉不詳:身為新教徒的陳垣,其史學成就基本與新教關係不大,卻與天主教的關係密不可分。陳垣的史學研究從天主教耶穌會方面受益巨大,他對於教會學術資源的利用與英斂之、馬相伯和徐宗澤等天主教人士的交往密切相關。本文以考證為主要方法,圍繞著人事和學術兩條主線,分析人際交往所帶動的學術資源的利用和流傳,著重把握事件的時間性,釐清了既往研究中很多模糊不清之處,顯示了耶穌會對於中國近代學術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陳垣的史學研究固然從教會方面獲益頗多,而教會方面也藉助陳垣的研究使得包括天主教史在內的宗教史研究進入中國的主流學術,兩者相得益彰。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著述是當時中國學界與域外漢學對話和競爭的典範之作,對於近代中國史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關鍵字:陳垣、史學、耶穌會、域外漢學
    書評
    Christopher G. Rea and Nicolai Volland, The Business of Culture: Cultural Entrepreneurs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1900-65 黃雪蕾 PDF 123
    張大慶,《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 陳雅苓 PDF 131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