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集刊

第一百一十一期 封面


第一百一十一期
ISBN:1029-4740
出版年: 2021-3
  • 平裝本:250元   
  • 定價: 未出版
    頁數:164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本期共收錄論文三篇:陳慧宏著〈從耶穌會的羅馬聖母聖像看中國聖母的特質及其世界史脈絡〉、于廣著〈稅收、價格與華洋商人:經濟危機下的捲煙稅制(1929-1937)〉、馬釗著〈城市空間與毒品犯罪:日本佔領時期北平地區朝鮮人的販毒活動〉,及書評一篇:汪榮祖撰〈鍾焓,《清朝史的基本特徵再探究:以對北美「新清史」觀點的反思為中心》〉。

    目錄
    論 文
    從耶穌會的羅馬聖母聖像看中國聖母的特質及其世界史脈絡[摘要] 陳慧宏 PDF 1
    本文結合圖像與文字史料,對十六、十七世紀中國天主教聖母主題進行初步研究。十六、十七世紀是天主教聖母在中國第一次被大量翻譯和解讀的時期,過去關於中國天主教的研究,更多聚焦於耶穌或天主如何被翻譯和解釋,相對而言,聖母如何被翻譯,及其在地化解讀等,則鮮少被注意。雖然我們常從聖母圖像的在地化,或與佛教觀音的可能混融,做為宗教交流時的文化調適現象,但仍缺乏對於天主教聖母主題的深刻分析。由於聖母在天主教世界史中佔據重要位置,天主教世界史的視野有助於我們更深刻瞭解聖母如何被翻譯進入中國,以及中國對其解釋的特殊性等,此即是本文研究的重點。1599至1600年間,從羅馬寄到澳門羅馬大聖母堂(Santa Maria Maggiore)的聖母抱子像,是此像進入中國的最早紀錄。中國西安所發現的聖母∕觀音立軸畫,則是近十多年來羅馬聖母聖像最有名的一件仿本。聖母和觀音到底在中國曾發生什麼樣的互動,是了解明末以來中國天主教聖母必須面對的議題。本研究將以羅馬聖母像為中心史料,將說明這幅聖像的特色,它除了顯現耶穌會聖母天后圖像學的特質,也為我們提供許多了解此時期中國聖母信仰發展的歷史線索。本文著重羅馬聖母像的世界史和耶穌會視角,並嘗試與中國的聖母∕觀音雙圖像比較,提供適切的解釋。
    關鍵字:天主教聖母、羅馬大聖母堂、聖母抱子聖像、觀音、救世主
    稅收、價格與華洋商人: 經濟危機下的捲煙稅制(1929-1937)[摘要] 于 廣 PDF 67
    1930年代發生在美國的「大蕭條」影響了國際金銀貨幣體系,加劇了中國經濟的動蕩。當時中國還面臨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如何在經濟危機下保障稅收穩定,關涉南京國民政府的正常運作。捲煙統稅是南京國民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先後歷經七次改制。以往研究多注意到英美煙公司和南京國民政府的兩次煙稅協定,以及當時華商和輿論有選擇性的報導,忽視了經濟危機下捲煙價格的因素,從而誤以為南京國民政府的幾次改革均是由英美煙公司主導的。事實上,該時期的捲煙稅制是分級等額制,在經濟危機下,南京國民政府利用稅級的變動操縱捲煙稅率,根據捲煙價格的浮動使捲煙稅於從量稅和從價稅之間調整,保障價格波動中稅收的穩定增加。稅制的變動極大地影響了華洋商人,但「大蕭條」下輿論「華洋不均」的報導和民族情緒使華商忽視了洋商在稅制上的相同訴求,將洋商推向敵對一面,在與政府交涉時尤為被動。在請求稅改的提議被拒絕後,華洋商人分別採取不同的策略應對經濟危機和捲煙稅制,體現出時代背景下稅收、價格和華洋商人間的微妙關係。
    關鍵字:稅收、華商、洋商、捲煙稅制、經濟危機
    城市空間與毒品犯罪: 日本佔領時期北平地區朝鮮人的販毒活動[摘要] 馬 釗 PDF 113
    抗戰爆發前及日本佔領時期,北平市警察局屢次查獲朝鮮人製造及販賣化學合成毒品的案件,警方也曾經在全市範圍內清查朝鮮人開設的製毒販毒場所,即「白麵房子」依據警察調查紀錄中有關毒犯姓名、住址、吸毒人員數目等資訊,並藉助GIS(地理資訊系統)程式,可以發現製毒空間與生活空間高度重合,且製售毒品的場所散布於各個城區與郊區。對於毒販而言,利用居住空間開設「白麵房子」,並且散點分布於全市各區,有利於安置各種加工生產設施與儲存原料等,並接近毒品消費者,從而提高販毒活動的隱蔽性與警察辦案的難度。但是,對於中國居民而言,滲入居住空間的販毒活動,加上朝鮮人與日本領事館的特殊關係,使朝鮮人與中國社區間的關係更加緊張。「白麵房子」的存在,將民族主義危機之下的政治威脅與司法損害帶入社區空間與日常生活,使民族主義危機演變成一種身體與感官的體驗,促進了危機身體化與日常化。
    關鍵字:毒品、朝鮮、犯罪空間、北平、民族主義
    書 評
    鍾焓,《清朝史的基本特徵再探究:以對北美「新清史」觀點 的反思為中心》 汪榮祖 PDF 157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