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集刊

第一百一十七期封面


第一百一十七期
ISBN:1029-4740
出版年: 2022-9
  • 平裝本:250元   
  • 定價: 未出版
    頁數:129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本期共收錄論文三篇:何威萱著〈論徐階的陽明學淵源及其對靈濟宮講會的推動與維繫〉、楊正顯著〈清中葉陽明學的復返──「王劉會」的成立與活動〉、林志宏著〈重建合法性──滿洲國的地方調查、模範村及其「教化」〉,及書評一篇:米翰寧撰〈Stephen H. Whiteman, Where Dragon Veins Meet:The Kangxi Emperor and His Estate at Rehe〉。

    目錄
    論 文
    論徐階的陽明學淵源及其對靈濟宮講會的推動與維繫[摘要] 何威萱 PDF 1
    提到陽明後學,以政治家聞名的徐階(少湖、存齋,1503-1583)向來罕受關注。事實上,陽明學在中晚明之所以風靡一時,固然得力於諸多弟子的努力推廣,徐階在朝中的積極作為實亦深具貢獻,因此徐階與陽明學的關係有深入探究的價值與必要。本文主要涉及兩項議題,一是徐階的學術淵源,一是其與著名的靈濟宮講會的關係。就前者而言,本文首先論證聶豹(雙江,1486-1563)與徐階雖然存在師生關係,但常被用以建構二人師生淵源的〈贈宮保大司馬雙江先生聶公謝政西歸序〉有違事實,其與陽明學的淵源其實來自同年歐陽德(南野,1496-1554),黃宗羲(梨洲,1610-1695)《明儒學案》的論斷應予修正。就後者而言,本文細膩地還原了徐階主持靈濟宮講會並非一帆風順的曲折過程,也呈現了他如何透過其權位與朝覲制度推廣講會活動。
    關鍵字:徐階、聶豹、良知、靈濟宮講會、朝覲
    清中葉陽明學的復返──「王劉會」的成立與活動[摘要] 楊正顯 PDF 49
    本文主旨在透過重建道光年間劉宗周從祀、「王劉會」的成立與《劉子全書》及《遺編》刊刻的過程,說明陽明學如何以「經世之學」之姿復返學術場域。首先,王芑孫的題跋顯示對漢學流弊的不滿與信仰陽明學的孤獨,而擴及三省的匪亂則是王陽明保甲法一再於科舉策問被提及的重要背景。其次,乾隆諭旨裡特地表彰劉宗周,是其歷史地位逐漸抬升之始。秦瀛〈劉子全書序〉則不滿當時官員的軟熟,透過表彰劉宗周,重新樹立「行己有恥」的道德標準。道光初年,浙江地方士人杜煦與胡潮等人推動劉宗周從祀,不僅為往後陽明後學陸續從祀起了帶頭作用,也推動了「王劉會」的舉行。「王劉會」宣揚王劉之學,更重刊《劉子全書》與編纂刊刻《遺編》。作為「王劉會」的傳人,宗稷辰不僅極力宣揚王劉之學,指出當時偏重陽明事功之誤,強調陽明良知學才是重點。在時代危機下成立的「王劉會」,迂迴地用表揚陽明後學的作法,使陽明學重新回到士大夫的學術視野裡。
    關鍵字:陽明學、王芑孫、王劉會、劉子全書、宗稷辰
    重建合法性──滿洲國的地方調查、模範村及其「教化」[摘要] 林志宏 PDF 83
    滿洲國如何控制地方社會,並樹立統治基礎?本文從三方面檢視政權合法性確立的過程,闡明其中治理政策之轉向。首先,利用大同學院的「見學旅行」報告書,觀察調查工作如何深化殖民者對縣政的認識。這些資料除了代表考察地方時所積累的「知識生產」外,也呈現新政權面臨的統治難題。對殖民當局來說,調查活動猶如對地方行政的再確認,並運用統計方法增進治理效能。其次將焦點放在滿洲國重建農村的政策上。當官方實施各項產業開發與經濟統制活動之際,影響範圍更擴及農村,1934年大同學院的地方調查即為此一體現。通過重建農村、建立理想社會的宣傳,殖民者同時向民眾訴求「現代性」的統治理念。為了釐清滿洲國怎樣達成合法性統治,本文最後則以模範村風潮和推動「教化講演」為例,觀察日本的殖民策略。1934年起,奉天省分別於瀋陽、蓋平、海龍、梨樹等地開啟「實驗村計畫」,一方面符合不同產業的需求,另一方面移入日本居民,以期強化統治。此外,以「報國」為名的宗教結社,配合戰爭需求向社會民眾徵求動員。這些運用普世價值以美化侵略之舉,形成滿洲國與殖民當局所謂「道德門面」,也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發展的特徵。
    關鍵字:滿洲國、日本帝國主義、社會調查、模範村、教化
    書 評
    Stephen H. Whiteman, Where Dragon Veins Meet: The Kangxi Emperor and His Estate at Rehe 米翰寧 PDF 123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