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
網站地圖
/
所內專區
/
English
關鍵字搜尋
布 告 欄
> 最 新 消 息
> 學 術 活 動
關 於 本 所
> 本 所 簡 介
> 所 長 的 話
> 組 織 圖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榮 譽 榜
> 行 政 人 員
研 究 人 員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研 究 群
活 動 紀 要
出 版 園 地
> 史 料
> 專 刊
> 集 刊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論 文 集
> 其 他 出 版 品
> 胡 適 出 版 品
> 電 子 書
> 所 外 出 版 品
> 出 版 品 搜 尋
> 購 買 程 序
交 流 與 訪 問
> 合 作 夥 伴
> 來 訪 學 侶
> 工 作 與 生 活
> 申 請 辦 法
資 源 共 享
> 研 究 資 源
> 主 題 特 展
> 相 關 影 音
> 每 日 一 圖
聯 繫 窗 口
> RSS 訂 閱
> 常 見 問 題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二十一期
ISSN:
1029-4759
出版年:
2013-6
平裝本:200元
定價:
未出版
頁數:
181
冊數:
0
開本:
18 開
購買方式:
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本期收學術論文三篇:毛立平著 〈清代下層婦女與娘家的關係—以南部縣檔案為中心的研究〉、陳姃湲著〈洄瀾花娘,後來居上—日治時期花蓮港遊廓的形成與發展〉、 李淑君著〈性別民主與認同轉向—從兩本女性自傳談起〉;史料介紹/分析一篇:游鑑明撰〈《管理妻子法》〉;及書評一篇:連玲玲撰〈家政與近代中國的形塑〉。
目錄
改版序
論著
清代下層婦女與娘家的關係—以南部縣檔案為中心的研究
[摘要]
毛立平
PDF
3
隨著性別史研究的深入,出嫁女與娘家的關係問題逐漸受到學者關注,但先期研究多集中於中上層家庭,清代下層婦女與娘家的關係究竟如何?「潑出之水」作為對出嫁女的比喻是否恰當?下層家庭與出嫁女的關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與上層家庭有何不同?本文通過對124 件清代四川省南部縣衙門檔案中婦女案件的分析,力圖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上述問題的答案:一、下層家庭出嫁女與娘家的日常往來及其對女性婚姻造成的影響;二、娘家通過「集理」、「拐逃另嫁」、對「賣妻」提起訴訟等方式,對女兒婚姻進行干預,並在婚姻瓦解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三、親情與利益是考察下層社會出嫁女與娘家關係的重要因素。
關鍵字
:潑出之水、下層婦女、娘家、南部縣檔案
洄瀾花娘,後來居上-日治時期花蓮港遊廓的形成與發
[摘要]
陳姃湲
PDF
49
在與殖民統治一併移植至臺灣的公娼制度下,日治時期臺灣共成立16 所遊廓-即合法性買賣專區。由於在殖民地臺灣的法律體系中,公娼制度並非殖民中央政府-總督府所管轄的府令級法規,而是交給地方警察實行的行政業務,因此公娼制度的實際運作過程,以遊廓為其實施範圍,主要取決於地方官廳與地方社會之間的具體互動。如此一來,公娼制度在殖民地臺灣社會中具體落實的情形及程度,將按照地方社會的不同歷史脈絡,呈現不同樣貌,進而導致1920 年代以降各地遊廓的不同盛衰過程。
本文著眼於上述臺灣公娼制度做為地方法規的特質,將討論層次從制度史層面回歸實際運作情況,也將討論範圍從臺灣全島進一步瞄準到一個具體的遊廓-即花蓮港遊廓,從中嘗試了解透過殖民權力移植而來的娼妓業,為因應統治權力與地方社會之間的具體互動,不斷採取不同謀生策略的過程,並藉此勾勒出公娼制度在殖民地臺灣的實際運作內涵。
性別民主與認同轉向-從兩本女性自傳談起
[摘要]
李淑君
PDF
121
本文將從臺灣1990 年代出版的楊祖珺《玫瑰盛開-楊祖珺十五年來時路》(1992)與邱瑞穗《異情歲月-黃順興前妻回憶錄》(1994)兩本女性自傳,探討黨外女性的認同轉向及民主批判。從全球的民主發展過程來看,可以看到「政治民主」成為主要議題,「性別民主」因而被放置在待「政治民主」解決後的次要議題上。楊祖珺《玫瑰盛開》與邱瑞穗《異情歲月》兩本政治自傳的論述除了反國民黨威權之外,亦對原有團體邊界與唯一價值進行批判,這樣的反對敘述同時存在反國民黨威權與反父權秩序。兩本自傳其共同性都是以「今日之我」批判「昨日之我」;以離婚後的自我覺醒批判昨日臣服的妻子,都在政治民主/性別民主上具有雙重且複雜的自我認同,其中楊祖珺是反國民黨威權/反黨外父權/反單一民主威權的政治認同與自我定位;邱瑞穗則是反國民黨威權/反黨外父權/擬傳統倫理等意識型態。兩本女性自傳對過往的民主參與進行回顧時,都呈現比較複雜的性別與民主辯證。透過自傳對自我的定位與歷史的詮釋,一方面延續與繼承1970 年代臺灣黨外運動中政治民主的價值觀;一方面以「今日之我」檢視過往黨外運動中民主的不足,批判國民黨威權與黨外父權的多重結構,從多重身份去思考多重民主,並對民主優先順序進行批判。
關鍵字
:黨外女性、女性自傳、性別民主、自我認同、黨外 運動
史料介紹/分析
《管理妻子法》
游鑑明
PDF
163
書評
家政與近代中國的形塑
連玲玲
PDF
171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