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
網站地圖
/
所內專區
/
English
關鍵字搜尋
布 告 欄
> 最 新 消 息
> 學 術 活 動
關 於 本 所
> 本 所 簡 介
> 所 長 的 話
> 組 織 圖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榮 譽 榜
> 行 政 人 員
研 究 人 員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研 究 群
活 動 紀 要
出 版 園 地
> 史 料
> 專 刊
> 集 刊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論 文 集
> 其 他 出 版 品
> 胡 適 出 版 品
> 電 子 書
> 所 外 出 版 品
> 出 版 品 搜 尋
> 購 買 程 序
交 流 與 訪 問
> 合 作 夥 伴
> 來 訪 學 侶
> 工 作 與 生 活
> 申 請 辦 法
資 源 共 享
> 研 究 資 源
> 主 題 特 展
> 相 關 影 音
> 每 日 一 圖
聯 繫 窗 口
> RSS 訂 閱
> 常 見 問 題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二十二期
ISSN:
1029-4759
出版年:
2013-12
平裝本:200元
定價:
未出版
頁數:
191
冊數:
0
開本:
18 開
購買方式:
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本期收學術論文兩篇:孫慧敏著 〈晚清民初士大夫家庭中的男性家長:以曾國藩、王闓運、譚延闓為例〉、李貞德著〈臺灣生理衛生教育中的性、生殖與性別 (1945-1968)〉;史料分析一篇:吳雅琪撰〈《女明星日記》〉;研究概況一篇:秦方撰〈臺灣碩士博士歷史學術文庫婦女史論著介紹〉;及書評兩篇:林星廷撰〈評介 Overt & Covert Treasures: Essays on the Sources for Chinese Women’s History〉、張君玫撰〈女性主義的學術政治與生存策略〉。
目錄
論著
晚清民初士大夫家庭中的男性家長:以曾國藩、王闓運、譚延闓為例
[摘要]
孫慧敏
PDF
1
本文以晚清民初三位留下豐富居家活動紀錄的湖南長沙籍士大夫─曾國藩(1811-1872)、王闓運(1833-1916)與譚延闓(1880-1930)為例,透過仔細梳理他們如何獲致「一家之主」的地位,以及他們如何界定「一家」的範疇,討論19 世紀至20世紀初,士大夫家庭男性家長的地位與權力所經歷的微妙變化。
科舉功名這一男性專屬的能力指標,是男性士人獲取、鞏固其家庭地位與權力的關鍵,它有時甚至可能凌駕年輩權威。不過,由於科舉制度實際上也是中央政府從各地吸收菁英人才的機制,許多士人在獲得高級功名之後,不得不與父母、兄弟乃至妻子、兒女別居,從而造成「家」的實質分化,或使他們必須透過代理人來執行家長的權力。
健在的直系尊長是凝聚家庭意識的重要力量。曾國藩、王闓運與譚延闓雖都對世代兄弟同居共財的生活形態存在深淺不一的嚮往,最後還是不得不屈從於現實,與自己的伯叔、兄弟別居異財。此一現象顯示,早在新文化運動以前,大家庭的結構與生活形態已面臨存續危機,即使是依然懷抱敬宗收族理想、憧憬數代同堂生活的士大夫,亦能心安理得地處理分家事宜。
關鍵字
:家庭史、科舉制度、湖南、父子、繼承、分家
臺灣生理衛生教育中的性、生殖與性別(1945-1968)
[摘要]
李貞德
PDF
65
臺灣少年男女首次在普通教育中系統性地接觸性與生殖的知識,是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以後的事。戰後初中生理衛生教本列專章說明生殖作用,配合插圖,向男女學生介紹性器官及其生長、發育和功能,成為臺灣教育史上一個新的現象。以女性生殖生理掛帥的課文,描述性器則詳女略男、詳內略外、詳構造略機制,說明保健則著重清潔醫檢,有別於20世紀前半的中國和日本教材。雖然一綱多本,但各書局作者之出版皆呈趨同現象。在反共復國政策和升學補習競爭下,生殖器官圖文取代性的心理與行為,生理衛生教科書也朝著一綱一本的方向邁進。
關鍵字
:戰後臺灣、生理衛生、性教育、女性生殖
史料分析
《女明星日記》
吳雅琪
PDF
127
研究概況
臺灣碩士博士歷史學術文庫:婦女史論著介紹
秦方
PDF
151
書評
評介
Overt & Covert Treasures: Essays on the Sources for Chinese Women’s History
林星廷
PDF
169
女性主義的學術政治與生存策略
張君玫
PDF
185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