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三十三期 封面


第三十三期
ISBN:1029-4759
出版年: 2019-6
  • 平裝本:200元   
  • 定價: 未出版
    頁數:175
    冊數: 0
    開本: 18 開
    購買方式:本所

    摘要:
    本期為《走過五四專號(上):知識婦女》,收專號導論一篇:連玲玲撰〈走過五四:反傳統風潮下的知識婦女與婦女知識〉、學術論文三篇:黃錦珠著〈新時代的閨秀作家:陳小翠其人其事〉、秦 方著〈五四女性的政治取向與形象塑造:以劉清揚、郭隆真和張若名為例〉、葉韋君著〈後五四時期的知識婦女:《婦女共鳴》的社會網絡(1929-1944)〉,及書評一篇:苗延威撰〈纏足研究的經濟中心論:評Laurel Bossen and Hill Gates, Bound Feet, Young Hands: Tracking the Demise of Footbinding in Village China〉。

    目錄
    走過五四專號(上):知識婦女
    目 錄
    專號導論
    走過五四:反傳統風潮下的知識婦女 與婦女知識 連玲玲 PDF
    論 著
    新時代的閨秀作家:陳小翠其人其事[摘要] 黃錦珠 PDF 1
    陳小翠(1902-1967),鴛鴦蝴蝶派作家陳蝶仙之女,12、3歲起便以能詩之名,照片、作品屢見於民初報刊。成年後又以畫聞名,人稱詩畫才女。曾任上海女子文學專修學校詩詞教授、中國女子書畫會常務理事、上海中國畫 * 此文為科技部補助研究計畫編號MOST 107-2410-H-194-083-MY3之部分成果。初稿曾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辦之「風雅傳承:第二屆民初以來舊體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9.6-9.9)上宣讀。感謝本刊初閱者及審查委員,提供本文寶貴的修改意見。 收稿日期:2019年1月10日,通過刊登日期:2019年4月29日。 ∗∗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33期(2019年6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 33 期 院畫師。文革初期,以不堪受辱自盡。作品除散見於報刊外,後人集為《翠樓吟草全集》。她的作品包含詩、詞、曲、賦、文、小說、戲曲等,可謂寫作全才。小說或譯或作,概以文言寫成,是一位始終秉持文言書寫的多產女作家。陳小翠生逢女權思潮激盪、白話文運動推行的時代,但從她的生平經歷與藝文生涯可以發現,女權思潮與白話文運動,並不是在反對者與擁護者之間相激互爭而已,也未必全然處於敵對狀態。新、舊交替的過程中,不同的男、女知識人各自有選擇性的接受,乃至形成相互包納、涵容並存的現象。所謂新或舊、保守落伍或前衛先進,實非截然二元對立或涇渭分明。女權倡導與文、白遞嬗的進程,有其不可忽視的複雜面向。
    關鍵字:陳小翠、翠樓吟草、清末民初、文言書寫、詩畫才女
    五四女性的政治取向與形象塑造:以劉 清揚、郭隆真和張若名為例[摘要] 秦 方 PDF 53
    本文以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的劉清揚、郭隆真和張若名為研究對象,通過展現其對五四運動的參與及之後的生命歷程,來分析近代性別和政治之間的互動關係。三位女性可謂五四世代典型,但因家庭背景、社會角色和個人風格之不同,其個體差異隱於五四世代的同質性之下,並發揮作用。此後,這三位女性的人生道路與近代的政黨權力緊密交織在一起。她們對政黨的參與方式以及與政黨的距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她們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命運和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定位。但同時,在其身後,這些女性的後人和研究者又根據各自的訴求對她們的官方定位進行挑戰和修訂,從而塑造更為豐富的人物形象。總而言之,這三位女性的生命歷程及其形象塑造為我們展現了性別與政治權力相互博弈之下的複雜面向。

     
    關鍵字:五四世代、劉清揚、郭隆真、張若名、政黨權力
    後五四時期的知識婦女:《婦女共鳴》的 社會網絡(1929-1944)[摘要] 葉韋君 PDF 113
    本文透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期刊作者研究平台」,進行《婦女共鳴》的社會網絡分析。這份以國民黨女性為要角的刊物,在歷時的系譜上,繼承辛亥革命以來婦女參政運動的資源,加入參與五四運動的教師與學生。她們歷經不同的政治選擇,在國民政府時期合作又分裂,再因抗戰結合,如此顯示婦女運動的彈性,兼容國民黨、共產黨、女聲社等組織。她們參與的公共活動重疊,為知識女性群體劃定明確的研究範圍,卻又不僅止於單一社群,可為後五四時期知識女性組織動員型態的研究案例。
    文章首先梳理編輯群、主要作者的分布情形,進一步觀察她們所形成的社會網絡,希望能更系統地解釋文獻所提供的關係資料,解決過去難以單一史料回答的問題。將婦女報刊研究取向,從言論內容轉向關係網絡,探索透過媒體建構的組織型態及政治文化資本分配的模式。一方面,不同的婦女組織彼此合作,爭取與父權體系談判的籌碼;另一方面,她們相互競爭,爭取女性話語的主導權。
    關鍵字:期刊、作者、性別、國民黨、社會網絡分析
    書 評
    纏足研究的經濟中心論:評Laurel Bossen and Hill Gates, Bound Feet, Young Hands: Tracking the Demise of Footbinding in Village China 苗延威 PDF 163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