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三十八期封面


第三十八期
ISBN:1029-4759
出版年: 2021-12
  • 平裝本:200元   
  • 定價: 未出版
    頁數:195
    冊數: 0
    開本: 18 開
    購買方式: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本期收學術論文三篇:胡曉真著〈據象鬬戰或騎象入京?—南方女主的譜系建構與其文學敘事〉、賴惠敏著〈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趙席敻著〈從陳璧君看民國時期的夫人與政治〉,及書評一篇:楊惟安撰〈評介Schooling Diaspora: Women, Education,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British Malaya and Singapore, 1850s-1960s〉。

    目錄
    論 著
    據象鬬戰或騎象入京?—南方女主的 譜系建構與其文學敘事[摘要] 胡曉真 PDF 1
    「女主」是歷史上為數不多卻形象鮮明且被賦予豐富意涵的一種女性角色。本文主張,若考慮與王朝維持羈縻關係的土司制度,則南方的女土司亦可納入歷史上的女主的範圍。明清時期,「南方女主」在文人的敘事中已形成譜系,其中女主與女酋的形象縱橫交錯。女主不只具有政治意涵,本文從不同類型的文本,包括史傳、筆記、文學以及視覺意象,討論文學與文化中的女主形象如何透過修辭而形成,又牽涉何種歷史文化的脈絡。
    關鍵字:女主、女酋、女土司、冼夫人、南方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 的營生[摘要] 賴惠敏 PDF 63
    傳統社會家族財產是由家族男性分配與繼承,家族女性是附屬角色,很少機會看到她們的財產配置情況。婦女的財產是由男性長輩贈與嫁妝或依附子孫方式取得。近年來出版的《清宮內務府奏銷檔》及《清宮內務府奏案》記載宮廷后妃晉升時,皇帝賞賜金寶、金冊,並且按照后妃等級給予「宮分」,包含:年例銀、綢緞、布疋、金線、紗、棉花、皮張、衣著及各種日用花銷。溫惠皇貴太妃(1683-1768)活了86 歲,在宮廷生活超過60 年以上。她的宮分超過十萬兩銀,約略為富裕官員家庭收入。從檔案中看到皇帝賞賜物品如綢緞、毛皮具有時效性,后妃及公主們紛紛將綢緞、布疋、皮張等變價,將儲值功能的資產轉變為生息的房產。她們生財有道,增添生活趣味之處,也讓侍從人員一同沾光。 本文分五節:一是概述皇貴太妃的生平與日常生活;二是以后妃的金冊寶、儀仗及冠服為例,闡明后妃的階級制度;三是探討后妃的宮分,包括銀兩及膳食分例;四討論后妃的經濟活動,后妃除宮分外,尚有其他收入來應付日常開銷。這些額外收入來自人參、綢緞及皮毛變價,其中一部分投資房地產;五是討論太監編制、組織及太監變價物品。太監收入微薄,其累積家產必然來自溫惠皇貴太妃的賞賜或者由庫房中偷出變價,從他們的家產也可以看出乾隆時期北京最賺錢的行業屬藥材鋪、錢鋪及典當鋪等。
    關鍵字:后妃的荷包、宮分、營生、儲值型資本、藥鋪
    從陳璧君看民國時期的夫人與政治[摘要] 趙席敻 PDF 129
    陳璧君的強悍與汪精衛的懼內,是民國政壇上最有名、有趣、美醜反差很大的一對夫妻。與他們對照的是宋美齡的優雅與蔣介石的威權;前者被視為是牝雞司晨的代表,後者是賢內助的代言人。圍繞她們的爭議不斷,但不可否認她們在其時代,都因丈夫之故,在中國近代政治裡扮演關鍵角色,也在她的時代中舉足輕重。只是在民國時期父權為尚的政壇上,女性如何能有自己的政治地位?如何實踐自己的政治抱負?似乎只能以婚姻為取徑,藉「夫人」這個身份來獲得發揮的空間,仍是傳統上「妻以夫貴」的方式。即便是貴為國民黨內兩大領袖蔣介石、汪精衛的夫人,都無法跳脫這樣的侷限。
    陳璧君的從政經歷與政治參與,因為汪精衛的和平運動與建立偽政權,成了被抹去的扉頁,只剩「女漢奸」評價,至今在許多歷史論述、定位上都難有翻轉。本文透過陳璧君的政治參與方式及其家族的涉入程度,從汪精衛的政治軌跡,重新刻畫看似強固實則模糊的陳璧君政治身影,以及被過度渲染的金權政治形象。作為典型又非典型的領袖夫人,陳璧君對其丈夫政治事業的貢獻與影響程度,是否真如外界的看法,汪之成敗皆歸璧君?本文藉探究陳璧君的政治道路並理解民國政治中婚姻與政治的連 動性。
    關鍵字:陳璧君、汪精衛、父權體制、黨國體制、夫人與政治
    書 評
    評介Schooling Diaspora: Women, Education,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British Malaya and Singapore, 1850s-1960s 楊惟安 PDF 187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