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
網站地圖
/
所內專區
/
English
關鍵字搜尋
布 告 欄
> 最 新 消 息
> 學 術 活 動
關 於 本 所
> 本 所 簡 介
> 所 長 的 話
> 組 織 圖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榮 譽 榜
> 行 政 人 員
研 究 人 員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研 究 群
活 動 紀 要
出 版 園 地
> 史 料
> 專 刊
> 集 刊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論 文 集
> 其 他 出 版 品
> 胡 適 出 版 品
> 電 子 書
> 所 外 出 版 品
> 出 版 品 搜 尋
> 購 買 程 序
交 流 與 訪 問
> 合 作 夥 伴
> 來 訪 學 侶
> 工 作 與 生 活
> 申 請 辦 法
資 源 共 享
> 研 究 資 源
> 主 題 特 展
> 相 關 影 音
> 每 日 一 圖
聯 繫 窗 口
> RSS 訂 閱
> 常 見 問 題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出版園地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第四十一期
ISSN:
1029-4759
出版年:
2023-6
平裝本:200元
定價:
未出版
頁數:
190
冊數:
0
開本:
18 開
購買方式:
本所
摘要:
本期收學術論文三篇:詹宜穎著〈「革命女傑」再探:俄國革命者「蘇菲亞」形象在日本與中國的流播與轉化(1881-1911)〉、顏 訥著〈多重邊緣的自覺:冼玉清嶺南研究的重層視域〉、Ni Julia Haoran著“‘Unqualified’ and ‘Licentious’
Nü Xiaozhang
女校長 in Republican China: Sexism toward Professional Women in School Leadership Positions”,及書評一篇:李典蓉撰〈評介《壼政:清代宮廷女性研究》〉。
目錄
論 著
「 革命女傑 」再探:俄國革命者「 蘇菲亞 」形象在日本與中國的流播與轉化(1881-1911)
[摘要]
詹宜穎
PDF
1
本文從跨文化傳播與翻譯的視角,探討19世紀俄國革命者書寫的《地下的俄羅斯》以及其所描述的「蘇菲亞」形象,如何在日本的政治小說《鬼啾啾》、歷史學術著作《近世無政府主義》、中國的小說《東歐女豪傑》、傳記〈俄國虛無黨女傑沙勃羅克傳〉等著作中,因應著國家面臨的現代政治轉型而不斷被轉化。本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俄國革命者司特普尼亞克撰寫《地下的俄羅斯》的動機、策略,以及「蘇菲亞」在其著作中的形象與意義;第二部分探討日本民權運動家宮崎夢柳改編的《鬼啾啾》所呈現的「蘇菲亞」形象;第三部分探討歷史學者煙山專太郎《近世無政府主義》內「蘇菲亞」的形象轉化;第四部分聚焦中國知識人根據日人著作所譯述的「蘇菲亞」形象的特色和政治意義。追索「蘇菲亞」的事蹟及其形象的源流,當更能清楚勾勒其形象在數種文化脈絡中的意義轉化,同時也能呈現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全球化脈絡下政治宣傳、文化詮釋與象徵彼此交織的圖景。
關鍵字
:女傑、虛無黨、蘇菲亞、恐怖分子、革命
多重邊緣的自覺:冼玉清嶺南研究的重層視域
[摘要]
顏訥
PDF
57
清末民國有「嶺南才女」之稱的冼玉清(1895-1965),除了以古典詩文活躍於男性文人社群中,還是少數出生澳門,在嶺南文化場域成功立足的女性學者。她以樸學傳統治嶺南文史,發揮影響力。冼玉清是嶺南歷史上編寫女性著作目錄的第一人,也是廣東女性研究學術脈絡開創者。
冼玉清一生流動於澳門、香港、廣東之間,她的嶺南研究揉雜廣東、澳門、香港華人文化,以及葡萄牙、英國殖民經驗所形成的「重層視域」。明代以來,澳門作為「南天樂土」,與嶺南文化社群保持緊密聯繫。一方面被中原文化視為邊陲,同時又是西方文化輸入中國的基地。不過,除了從本土引進人才以外,部分澳門學者也承繼移民社會、殖民地的特殊歷史條件,活動於廣東、香港、澳門,發展出具有嶺南特色的治學風格。其中,冼玉清是較早論述澳門在中國近代史重要意義的學者,她也不懈地在嶺南文獻中,挖掘處在不同邊緣位置的人物與文化。本文突出冼玉清的「多重邊緣自覺」,包括嶺南相對於北方文化中心之邊緣,以及嶺南研究中澳門、香港研究之邊陲,還有民國女性在知識場域中從邊緣擠向中心的處境。進一步討論易代之際,冼玉清如何在澳門接受改良廣東的新式教育,又在世變中透過建構嶺南文史研究,將澳門經驗帶回廣東文化圈,並在戰爭時期於香港透過歷史書寫實踐民族主義。
關鍵字
:才女、女性知識分子、冼玉清、澳門、嶺南
“Unqualified”and “Licentious”
Nu Xiaozhang
女校長 in Republican China: Sexism toward Professional Women in School Leadership Positions
[摘要]
Ni Julia Haoran
PDF
125
female intellectual, Lingnan, Macao, talented woman, Sin Yuk-ching school principals at various school levels demonstrates the fact that well-educated women had begun to leave the domestic sphere to take up public roles as administrator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society. These women in school leadership positions also symbolize an absolute reversal of the traditional gender hierarchy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 that is, they were empowered to manage fellow teachers and staff who were largely male within the school confines. However, anxiety about these headmistresses was ubiquitous among male intellectuals, including students’ guardians and local elites. In addition to criticizing headmistresses, some of these men even exercised their power to exclude women from school leadership positions. Focusing on the corruption case of Hu Lan 胡蘭, headmistress of Shanghai Wuben Girls’ Secondary School (Wuben nüzhong 務本女中) in 1937, the present article explores the extreme sexism that lower-level female principals encountered even in education, a field that seemed to be open to wome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omen’s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nd their sexual morality as school principals were easily questioned in male-dominated Republican China: as found in legal archives and other historical sources, being “unqualified” and “licentious” were the most two common accusations leveled against them. This gender tension further reveals Chinese male intellectuals’ territoriality of Chinese morality and traditions dur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關鍵字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female principals, male anxiety, professional women, sexual morality
書 評
評介《 壼政清代宮廷女性研究》
[摘要]
李典蓉
PDF
179
本文從跨文化傳播與翻譯的視角,探討19世紀俄國革命者書寫的《地下的俄羅斯》以及其所描述的「蘇菲亞」形象,如何在日本的政治小說《鬼啾啾》、歷史學術著作《近世無政府主義》、中國的小說《東歐女豪傑》、傳記〈俄國虛無黨女傑沙勃羅克傳〉等著作中,因應著國家面臨的現代政治轉型而不斷被轉化。本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俄國革命者司特普尼亞克撰寫《地下的俄羅斯》的動機、策略,以及「蘇菲亞」在其著作中的形象與意義;第二部分探討日本民權運動家宮崎夢柳改編的《鬼啾啾》所呈現的「蘇菲亞」形象;第三部分探討歷史學者煙山專太郎《近世無政府主義》內「蘇菲亞」的形象轉化;第四部分聚焦中國知識人根據日人著作所譯述的「蘇菲亞」形象的特色和政治意義。追索「蘇菲亞」的事蹟及其形象的源流,當更能清楚勾勒其形象在數種文化脈絡中的意義轉化,同時也能呈現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全球化脈絡下政治宣傳、文化詮釋與象徵彼此交織的圖景。
關鍵字
:女傑、虛無黨、蘇菲亞、恐怖分子、革命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