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布告欄 > 學術活動
日期: 2020/11/05
時間: 10:00~12:00
地點: 檔案館第一會議室
主講人:張寧教授(本所副研究員)
評論人: 孫慧敏教授(本所副研究員)
主辦單位: 近史所
如將上海殖民社會比喻成一張地圖,攤開後細細檢視其結構,便會發現在公部門(如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與私人之間,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志願性組織,分別以club、society或association為名結社。在華外人祇要溫飽無虞,似乎必定屬於某個社團,在公餘之際為該會或該社無償地付出時間與精力。撇開護衛租界安全的萬國商團不論,殖民社會中的菁英份子多加入「上海總會」、「斜橋總會」、「美國總會」、「法商球場總會」等;地位較低的巡捕則加入「共濟會」;就連因躲避迫害來滬的猶太家庭,也在邁入小康後,在「猶太總會」的例行活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些會或社所提供的似乎不僅是休閒,更重要的還有認同與位階,殖民社會係依賴這些縮小版的公民社會,才能在海外屹立不搖。 為進一步瞭解此一公民社會運作的情形,本文選擇以通商口岸中最具影響力的「上海總會」為標的,藉分析其會所空間、會員制度、會員組成,以及總會位階,觀察其公眾性、排他性以及有如證券交易所般交換商情的特性。由於上海租界並非一純英人的世界,在討論上海總會的同時,也將旁及其他非以英人為主的總會,包括與英人並駕齊驅的「德國總會」、二十世紀初始成立的「美國總會」、一戰後因接收德國花園總會而驟然崛起的「法商球場總會」,以及華籍銀行家模仿其成立的「銀行俱樂部」等,以觀察總會與殖民間複雜幽微的關係。
♦ 防疫公告事項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