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活 動 紀 要

外交中的「正義」--以1932年德國對日本交涉「間島凶殺案」為例

arrow icon日期: 2023/03/02

arrow icon時間: 10:00~12:00

*地點: 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視訊

*主講人:張哲維博士(本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評論人: 陳郴教授(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主辦單位: 近史所

* Webex 視訊連結:https://asmeet.webex.com/asmeet/j.php?MTID=m95660bbd435218660efaf03daa929606

中文摘要:
1932年6月一名德國神父於中朝邊境被殺害,在德國外交部檔案中稱之為「間島凶殺案」。該案雖轟動一時,卻不同於過去的教案,並沒有引起德日之間的外交衝突,反而是消失在人們的歷史記憶之中。隨著案件的調查,各方針對「日本士兵是否為兇手」各執一詞,最終演變成各說各話的羅生門。本文將從德國外交官在交涉該案時的討論,分析他們對「正義」的概念是如何從馬克思.韋伯的社會民主思想轉向卡爾.施密特的國家社會主義,映射出德國從共和向獨裁體制轉型的過程。藉此強調「納粹德國」的遠東政策是「威瑪共和」的延續,這不僅具有內在的思想淵源,同時也是與外在國際局勢互動後的產物 – 即承認日本在遠東的霸權地位。最後進一步的從世界史的脈絡中探究何謂「外交現代性」。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