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布告欄 > 學術活動

國家安全,知識移轉,與科技產經政策的制定:以全國生產總需求計畫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1967-1976);“A Similar Project Being Constructed in Taiwan”: Fertilizer Plant and the US-Taiwan-South Korea Engineering Network during the 1950s

arrow icon日期: 2023/04/14

arrow icon時間: 15:00~17:00

*地點: 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

*主持人: 雷祥麟教授(近史所研究員兼所長)

*主講人:趙相科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系)、Juyoung Lee李周泳先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候選人;臺灣獎助金 訪問學者;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主辦單位: 近史所「科技與現代東亞的歷史共構」共同研究專題

講題:國家安全,知識移轉,與科技產經政策的制定:以全國生產總需求計畫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1967-1976)
摘要:本研究以1966年蔣中正總統開始思考設立國家安全會議,成立國家科學委員會,並在國安會議下設置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至1973年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的歷史經過為例,說明台灣之工業與科技發展所採用的引進美國技術知識與採納韓國發展模式的策略,並據此指出跨域知識移轉 (knowledge transfer) 和政策的落實所面臨之政經制度限制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 之難題。
 
講題:“A Similar Project Being Constructed in Taiwan”: Fertilizer Plant and the US- Taiwan-South Korea Engineering Network during the 1950s
Abstract:When engineering projects for postwar rehabilitation and nation-building flourished in East Asia during the 1950s, 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multilateral organizations relied on outsourced engineering expertise for their construction projects. From preliminary planning to post-construction training, every process of the projects provided a market for engineering companies. American engineering companies competitively entered this East Asian market, jumping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to sell their knowledge services. This presentation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fertilizer plants as a case study to demonstrate how American companies carried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human networks betwee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Using archival sources from the US, Taiwan, and South Korea, this presentation argues that the ground-level interaction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triangular engineering networks shaped the industrial landscape of East Asia.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