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活 動 紀 要

轉換與建構:抗戰時期「國立中央博物院」田野考察史研究

arrow icon日期: 2024/02/17

arrow icon時間: 15:00~17:00

*地點: 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

*主持人: 賴毓芝教授(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主講人:趙帥教授(四川大學講師)

*主辦單位: 「冷戰、國家與美術」 共同研究專題

摘要:
中國有著悠久的古物收藏歷史,在抗戰軍興的背景中,海外現代化的學科傳入本土,使博物館的發展逐漸形成規模化、體系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博物館的建設伴隨著現代學科的萌發、民眾知識的普及、邊疆民族的思考而發展;博物館的知識傳播也與淪陷區政治宣傳形成對抗,博物館成為統一全國抗戰的宣傳陣地。以「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為代表的機構,在承擔起古物南遷的重任時,也開啟了邊疆學術考察、民眾智識提升、臨時展覽策劃等諸多的活動,進而產生了特殊政治籲求的學術轉型。這是學界對國家政策的積極響應,也孕育出具有平民主義、多元主義傾向的館藏、展陳和學術成果。「國立中央博物院」是早期具有國家性質的博物館,作為保存和再現人類社會成就和記憶的場所,與政治實體和文化認同體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在「抗戰內遷」的過程中,它深入中西部區域(如四川、雲南、甘肅、貴州和河南等地),走進文化現場,在對民族文化、民俗等進行考察的同時,特別對包括建築藝術、古跡古物、民族傳統文化和手工業等內容組織專題考察與展覽陳列活動。通過研究,認為「國立中央博物院」在特殊時期、特定區域的田野考察與研究活動,推動了近代博物館學、民俗學和民族學的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由傳統重文獻研究向重現場、重實證、重民族和民間研究視野與研究範式的轉換;彰顯出重構民族民間研究體系和強化國家認同的意義與價值。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