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研究人員 > 兼任研究人員

依照姓名排序 依照英文字母排序

羅久蓉(Lo Jiu-jung)
自我介紹
個人網頁
學歷
經歷
學術榮譽
主要研究
個人研究計畫
著作目錄
著作下載
羅久蓉(Lo Jiu-jung)


職稱
兼任研究員
研究室
1509
電話
886-2-2789-8255
Email
jjloat-signgate.sinica.edu.tw

自我介紹

學歷

  •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

個人網頁

經歷

  • 本所助研究員

學術榮譽

主要研究

  • 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史

個人研究計畫

著作目錄

專書、論文集

  • 羅久蓉,2013年,《她的審判:近代中國國族與性別意義下的忠奸之辨》,共364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期刊論文

  • 羅久蓉,2007年12月,〈近代中國女性自傳書寫的愛情、婚姻與政治〉,《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5期,頁77-142。
  • 羅久蓉,2005年12月,〈一個人的戰爭記憶:解讀東史郎日記〉,《台大歷史學報》,第36輯,頁167-215。
  • 羅久蓉,2004年9月,〈中日戰爭時期蔣汪雙簧論述〉,《新史學》,第15卷第3期,頁42-99。
  • 羅久蓉,2003年12月,〈歷史敘事與文學再現:從一個女間諜之死看近代中國的性別與國族論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1期,頁47-98。
  • 羅久蓉,1995年6月,〈歷史情境與抗戰時期「漢奸」的形成:以一九四一年鄭州維持會為主要案例的探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4期,頁815-842。
  • 羅久蓉,1994年6月,〈抗戰勝利後中共懲審漢奸初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下),頁267-292。
  • 羅久蓉,1993年6月,〈抗戰勝利後教育甄審的理論與實際〉,《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2期,頁205-231。
  • 羅久蓉,1985年6月,〈康有為的歷史觀及其對時局與傳統的看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4期,頁163-190。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 羅久蓉,2013年,〈從1938年甄審看國民黨對司法的「滲透」〉,黃自進、潘光哲編,《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第二冊:變局與肆應》,頁31-89,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 羅久蓉,2012年,〈從軍統局到保密局〉,吳淑鳳等主編編,《不可忽視的戰場:抗戰時期的軍統局》,頁259-309,台北:國史館。
  • 羅久蓉,2005年,〈章太炎論個人與自由〉,丘慧芬編,《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林毓生先生祝壽論文集》,頁307-338,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 羅久蓉,2003年,〈戰爭與婦女:從李青萍漢奸案看抗戰前後的兩性關係〉,呂芳上編,《無聲之聲(1):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500-1950)》,頁129-16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Jiu-jung Lo, 2001, “Survival as Justification for Collaboration, 1937-1945”, editor(s): David P. Barrett and Larry N Shyu, Chinese Collaboration with Japan, 1932-1945: The Limits of Accommodation, pp. 116-132,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Jiu-jung Lo, 2001, “Trials of Taiwanese as Hanjians/War Criminals and Post-war Search for Taiwan Identity”, editor(s): Kai-sing Chow, Kevin M. Doak and Poshek Fu, Imagining National Identity in Modern East Asia, pp. 279-316,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 羅久蓉,2000年,〈軍統特工組織與戰後漢奸審判〉,國史館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515-546,台北:國史館。
  • 羅久蓉,1999年,〈張愛玲與她成名的年代(1943-1945)〉,楊澤編,《閱讀張愛玲研討會論文集》,頁117-134,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 羅久蓉,1994年6月,〈救亡陰影下的國家認同與種族認同:以晚清革命與立憲派論爭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頁67-9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學術會議(研討會)論文

  • 羅久蓉, Oct. 2011, “從軍統局到保密局”, paper presented at 戴笠先生與抗戰時期情報作戰學術研討會, 台北: 國史館, 2011-10-08.
  • 羅久蓉, Jun. 2011, “近代中國情報機構的組織型態與業務開展”, 31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再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北: 中研院近史所, 2011-06-27 ~ 2011-06-29.
  • 羅久蓉, May. 2011, “忠奸之辨:從史料文獻看歷史人物評價”, 29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公私文書的對話國際會議, 台北: 東吳大學歷史系, 2011-05-27 ~ 2011-05-28.
  • 羅久蓉,2010年8月,〈忠奸之辨:傅思年思想中的傳統與現代〉,共37頁,發表於「傅思年思想的傳統與現代」國際研討會,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台灣大學東亞文明中心,2010-08-31 ~ 2010-09-01。
  • 羅久蓉,2008年12月,〈越界:從漢奸審判看川島芳子的性別與國族認同 〉,共24頁,發表於「從性別看現代戰爭」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8-12-10 ~ 2008-12-11。
  • 羅久蓉,2008年11月,〈從「全球化」看戰時通敵與背叛〉,共13頁,發表於「『非關忠誠?』:辨異與認同的文化與政治」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禮與倫理」研究群,2008-11-18 ~ 2008-11-19。
  • 羅久蓉,2005年6月,〈黑暗的閘門:歷史記憶與日軍在寧暴行〉,發表於「中國近代史的再思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創所五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06-29 ~ 2005-07-01。

學位論文

  • Jiu-jung Lo,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the Stat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Sino-Japanese War 1937-1945”, 297 pages, East Studies, Oxford University(D. Phil. Thesis).
  • Jiu-jung Lo, May. 1982, “Scientism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The Chinese Misconceptions of Science as Reflected in the Debate between Ting Wen-chiang and Chang chün-mai”, 28 pages, Histor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 A .Thesis).

學術書評

  • 羅久蓉,2007年,〈評Poshek Fu, Between Shanghai and Hong Kong: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Cinema〉,《中國文哲所集刊》,第28期,頁 270-277。
  • 羅久蓉,2000年,〈評Kathryn Bernhardt & Philip C. C. Huang, ed., Civil Law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25輯,頁315-330。
  • 羅久蓉,2000年,〈評Wang Zheng, Women in the Chinese Enlightenment: Oral and Textual Histories〉,《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8期,頁253-265。
  • 羅久蓉,1999年6月,〈評《The Shanghai Badlands: Wartime Terrorism and Urban Crime, 1937-1945》〉,《國史館館刊》,第26期(復刊期),頁291-299。
  • 羅久蓉,1995年8月,〈評《Engendering China: Women, Culture, and the State》〉,《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頁263-275。

資料彙編(含口述歷史)

  • 羅久蓉,2006年,《從東北到台灣:萬國道德會相關人物訪問記錄》,共349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羅久蓉,2005年,《姜允中女士訪問記錄》,共224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羅久蓉、游鑑明,2004年,《烽火歲月下的中國婦女口述訪問紀錄》,共586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