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第四十二期封面


第四十二期
出版年: 2003-12
  • 平裝本:250元   
  • 定價: 未出版
    頁數:193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本所

    目錄
    論文
    案牘研究與田野調查:日本東洋史學方法之一面向[摘要] 陳慈玉 PDF 1

         本文從「研究方法」的層面著手,探討近代日本「東洋史學」的建構過程。首先選定白鳥庫吉及橘樸為日本「東洋史學」中兩大學派的代言人,其次把兩大代言人的問學風格作為線索,將他們的研究特色分別歸納為「案牘研究」(白鳥庫吉學派)與「田野調查」(橘樸學派)。再進一步以「案牘研究」與「田野調查」學派的人際脈絡為經,輔以「東洋史學」從萌芽到茁壯之間的時代背景為緯,分析兩人對時勢與東洋社會的看法。在勾勒出日本「東洋史學」的思想面貌之際,也刻劃了大時代的變遷,並凸顯出帝國主義對知識生產的影響。

    關鍵字:日本、東洋史學、白鳥庫吉、橘樸、帝國主義
    「利於君,利於民」:晚清官員對立憲之議論[摘要] 沙培德 PDF 47

         當清廷於1905年開始支持立憲時,不論一般官員或者高官,他們的態度都是極為熱衷的。整體說來,對官員而言,立憲有多重的作用,包括:政治的轉型、統治權的合理化、新的規訓秩序以及促成國家的統一與強盛。雖不是全部,但許多官員都提到了主權歸屬於君主。這造就了一種連續性的表象,亦即帝王世系繼續存在,但事實上卻激進地將帝制從其古老宇宙論上的紐帶分割開來。官員的計畫就是要將全體人民「民族化」和「公民化」。官員樂觀地相信,人民一旦施予適當教育,定將成為適合實行立憲的公民。換言之,他們似乎相信,教育不僅會將人民轉變成為瞭解其權利義務之勤奮、忠貞且愛國的公民,同時也會保護人民,使之免於受革命異端邪說的侵襲。國家管理和監督的一面,與教育和愛國思想的另一面,彼此是緊密相連的。

         官員在談到立憲時所常出現的烏托邦主義與理想主義式的論調,顯示出一種有異於過去的轉變。我們看到他們對延續君主權力的堅持,而較令人印象深刻的觀點就是,皇帝的角色不過是立憲的功能之一。一些理想遠大的官員認為,立憲可以將君主與人民融合為一體。而對另外的一些官員而言,立憲至少能將政治公諸輿論,使君主做出更好的決策。歷史學家已注意到清廷的保守立場。雖說沒錯,但是他們卻忘了到1900年代還出現了一個新的觀點,就是國家乃是所有中國人之共同財產。我們需要記得,即使是對注重實際的官員來說,二十世紀之初是一個烏托邦的時機。事實上,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革命派、立憲派、地方士紳,甚至於官員,都共享一種現代民族國家之融合一體的神祕觀感。

    關鍵字:官員、立憲、晚清、教育、規訓
    是運動還是賭博?:跑狗論述與現代上海的成型,1927-33[摘要] 張寧 PDF 73

         跑狗是典型含有賭博性質的運動,1928年傳入上海後,一方面因娛樂性極高,廣受城市居民歡迎,一方面因其含有濃厚賭博性質,在租界及華界間引發運動與賭博的激烈爭議。華人以賭博與犯罪息息相關為由,要求租界當局關閉跑狗場;但外人受跑狗可溯及早期英國貴族狩獵活動的觀念影響,與華人看法迥異,從此雙方展開長達三年的拉鋸戰,租界政策原地踏步,跑狗事業則蒸蒸日上,為繁華的「夜上海」添入更豐富的風貌。

         本文論證,這段時間租界與華界間對跑狗、運動、賭博及犯罪的豐富論述,至少在物質表徵、政治追求及觀念轉變等三方面透露出「現代性」面向,從而反映出現代上海的成型。

         藉分析跑狗此一包含運動與賭博雙重性質的活動,本文一方面討論跑狗所蘊含強烈的摩登與現代感,指出「現代性」在近代上海特殊時空背景下,與帝國主義相互糾纏、難分難捨的特色;一方面分析運動與賭博的論述,指出華界、租界雙方如何試圖利用此一曖昧難定的爭議,加強自身政權的合法性,「我們要治理得比別人好!」竟成為雙方在此一爭議中的共同考量。

    關鍵字:上海、跑狗、運動、賭博、現代性
    研究與討論
    觀念起源的猜想與證明 - 兼評《「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 金觀濤 PDF 125
    回應與討論
    對汪榮祖先生〈追尋半世紀的蹤跡〉的回應 王晴佳 PDF 141
    汪榮祖對王晴佳回應的回應 汪榮祖 PDF 149
    書評
    From Subject to Citizen Changing Meanings of Citizenship in Modern China. Edited by Merle Goldman and Elizabeth J. Perry Peter Zarrow PDF 155
    Peasants Without the Party: Grass-roots Movement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By Lucien Bianco 陳耀煌 PDF 179
    葛壯,《宗教與近代上海社會的變遷》 吳姿穎 PDF 187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