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
/
網站地圖
/
所內專區
/
English
關鍵字搜尋
布 告 欄
> 最 新 消 息
> 學 術 活 動
關 於 本 所
> 本 所 簡 介
> 所 長 的 話
> 組 織 圖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榮 譽 榜
> 行 政 人 員
研 究 人 員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研 究 群
活 動 紀 要
出 版 園 地
> 史 料
> 專 刊
> 集 刊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論 文 集
> 其 他 出 版 品
> 胡 適 出 版 品
> 電 子 書
> 所 外 出 版 品
> 出 版 品 搜 尋
> 購 買 程 序
交 流 與 訪 問
> 合 作 夥 伴
> 來 訪 學 侶
> 工 作 與 生 活
> 申 請 辦 法
資 源 共 享
> 研 究 資 源
> 主 題 特 展
> 相 關 影 音
> 每 日 一 圖
聯 繫 窗 口
> RSS 訂 閱
> 常 見 問 題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第一百一十期
ISSN:
1029-4740
出版年:
2020-12
平裝本:250元
定價:
未出版
頁數:
164
冊數:
0
開本:
16 開
購買方式:
五南
.
三民
.
代理商資訊
摘要:
本期共收錄論文三篇:關詩珮著〈香港聖保羅書院印刷所與蒙奇理的《算法全書》及歐幾里德《原本》的漢譯〉、張勤瑩著〈山東濰縣拘留營的日常飲食面向:以英籍外僑的視角為中心(1943-1945)〉、張德明著〈鼎革前後的博奕與調適:1949年燕京大學的多重面相〉,及書評一篇:毛升撰〈張寧,《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與回力球賽》〉。
目錄
論 文
香港聖保羅書院印刷所與蒙奇理的《算法全書》 及歐幾里德《原本》的漢譯
[摘要]
關詩珮
PDF
1
數學反映邏輯及抽象思考能力,也反映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及思維結構,因而外來數學知識在中國數學發展長河上任何一次的匯合與衝擊,所激發的浪花與洪流都片石千鈞,是中國數學以至科學史不容錯過的議題。在這前提下,以公設法建立邏輯演繹體系的首部著述─歐幾里德(Euclid)的《原本》(The Elements),其入華過程及漢譯的討論,是中國科學史應曲盡探索的題目。本文討論新發現的《原本》的節譯稿、譯入語背景脈胳,並追索譯者蒙奇理的事跡和貢獻。蒙奇理曾於數學改革狂飆時期的愛爾蘭接受嚴謹的專業數學訓練,畢業於古風盎然的都柏林聖三一學院,1850年至香港後出任署理殖民地主牧,又擔任香港聖保羅學院高級導師。本著「求真」的科學態度,他在香港傳授幾何知識時,為了鞏固華人子弟的根基,他以漢語傳播西方數學概念,並耗時兩年編印一本教科書—《算法全書》,連帶也漢譯了《原本》。本文分析《算法全書》的成書過程及印刷特色、所用語言及印刷字體的開創性,並剖析他翻譯《原本》的策略,揭示翻譯底本。本文以翻譯研究配合印刷史的跨學科方法,發掘近代史具有價值的人物,並申述西算東傳的必要物質條件,藉此釐清十九世紀錯綜複雜的科學傳播史圖象。
關鍵字
:蒙奇理、歐幾里德、《原本》、幾何學、香港聖保羅書院印刷所
山東濰縣拘留營的日常飲食面向: 以英籍外僑的視角為中心(1943-1945)
[摘要]
張勤瑩
PDF
63
近年來,中外學界逐漸關注西方平民外僑的戰時經歷,並且運用日記、回憶錄、傳記及口述史,來分析他們的生活條件。相關討論中,鮮少專門從飲食面向深入探討這些以英籍為多數的外僑在拘留營內的處境。本文以山東濰縣拘留營的日常飲食為討論核心,分析這些英籍外僑的拘禁經驗及飲食記憶,勾勒拘留營生活的具體面貌。本文首先釐清幾個關於濰縣拘留營的基本問題:其一,日方管理該營的立場與作法?其二,拘留民群體在營內的生活概況為何?其三,飲食資源的分配如何影響拘留民群體在營內的行為?其次,本文從飲食層面分析濰縣拘留營的運作,主要涉及食材種類與來源、食材應用與料理方式、廚房運作與廚工職責,以及甜點社交等議題。最後,本文進一步論證日方允許下的自治權利,此可視為促成拘留民群體致力於維持濰縣拘留營良好運作的基礎;除了證明該營在性質上有別於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集中營,同時也展現拘留民落實正常化秩序的方法。
關鍵字
:濰縣拘留營、配給制、飲食記憶、西方平民外僑、敵國人集團生活所
鼎革前後的博奕與調適:1949年燕京大學的多重面相
[摘要]
張德明
PDF
111
1949年間,隨著國共政權的鼎革,燕京大學校方、美國托事部與中共圍繞燕大的校務管理展開了博奕。當時燕大多數師生選擇留守北平,中共對燕大採取維持現狀的政策,提供一定的經濟援助,允許其繼續使用美國經費,使其教學秩序得以保持正常,並享有學術自由與宗教自由。以陸志韋、范天祥為代表的中外教職員還進行了管理學校的權力之爭,最終以新的校務委員會成立而使中方獲得實際控制權。燕大校內師生多數對國民黨統治失去希望,對中共充滿憧憬;也有師生採旁觀心態,認為學術與政治關係不大;校內傳教士與基督徒對於堅持無神論的中共仍然存有質疑,但也積極尋求與新時代融合。燕大在1949年出現的諸多新變化,充滿了主動與被動的多樣選擇,中共、美方與燕大根據形勢的不同適時地調適、磨合,其中存在許多波折,特別是中美雙方在經費、宗教問題上的矛盾,更為此後燕京大學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關鍵字
:燕京大學、陸志韋、美國托事部、基督教、中共
書 評
張寧,《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 與回力球賽》
毛升
PDF
157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