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研究人員 > 專任研究人員

依照職務排序 依照姓名排序 依照英文字母排序

朱瑪瓏(Zhu Marlon)
自我介紹
個人網頁
學歷
經歷
學術榮譽
專長領域
個人研究計畫
著作目錄
著作下載
朱瑪瓏(Zhu Marlon)


職稱
副研究員
研究室
1409
電話
886-2-2789-8243
Email
marlonat-signgate.sinica.edu.tw

自我介紹

博士論文以來的研究,圍繞在十九世紀上海、香港等口岸城市裡,輪船航運業與海上保險業的商人,在科學、技術與醫療等領域的集體作為。他們組織各地的總商會,並且經營當時唯一的媒體--報紙,在通商口岸紛雜組成的社會、以及十九世紀中外新興的國家制度(如外交領事、總理衙門、港英政府、中國海關)中,運作商人自身的影響力。我發現,在各個港口之間,透過輪船、電報等交通手段,以及在各地發行、卻彼此消息互通的商業報紙,形成一個港際論述空間(inter-port discursive space)。進一步釐清商人階級(十九世紀中國通商口岸裡的1%),在這個場域中的主導角色,或許可以改寫,十九世紀中國或東亞,在全球自由貿易浪潮下的相關歷史研究。

學歷

  •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歷史系博士,2012
  • 台大歷史所碩士,2000
  • 台大歷史系學士,1996

個人網頁

經歷

  •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訪問學人,2018年11月
  • 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訪問學人,2017年12月
  • 清華大學歷史所兼任助理教授,2017年春季
  • 中研院台史所博士後
  •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歷史系助教
  • 中研院台史所助理,所助理(環境史研究群)
  • 中研院台史所助理,計畫名稱:(國科會)「研製台灣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地圖集」
  • 高雄市立新莊高中歷史科代理教師(全職)
  • 陸軍395旅戰車一營(751營)裝步連義務役預官排長

學術榮譽

  • D. Kim Foundation 博士論文寫作獎學金,2010-2011

專長領域

  • 科技史、環境史、十九世紀通商口岸、GIS與歷史研究

個人研究計畫

  • 口岸英文報紙與十九世紀東亞的港際論述領域 (中研院主題計畫「西方經驗與近代中日交流的思想連鎖」之分支計畫)
  • 蒸汽航運與十九世紀東亞的能源轉型(科技部,2019.08.01~2020.07.31)

著作目錄

期刊論文

  • 朱瑪瓏,2019年12月,〈反動修辭的一個全球史:十九世紀兩份上海英文報對歐洲「社會主義」的報導〉,《新史學》,30卷4期,頁123-166。(THCI)下載
  • 朱瑪瓏,2016年9月,〈外交情報與港際報業:以1874年臺灣事件日、中兩國輪船運兵消息為例〉,《中研院近史所集刊》,93期,頁1-39。(THCI)下載
  • 朱瑪瓏,2015年12月,〈「港際」工程:1875年來自日本的兩位荷蘭水利工程師對上海吳淞內沙的調查〉,《中研院近史所集刊》,90期, 頁55-93。(THCI)下載
  • 朱瑪瓏,2014年6月,〈自由貿易、帝國與情報: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廣州紀事報》中的臺灣知識〉,《漢學研究》,32卷2期,頁49-82。(THCI)下載
  • 朱瑪瓏,2004年7月,〈用GIS重新解讀日治時期兩套中比例尺地圖〉,《地圖: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頁93-104。
  • Marlon Zhu, 2020, "Media, Typhoons, and Contests over Meteorological Sovereignty in Nineteenth-Century East Asia," History of Meteorology, Vol. 9 (2020): A Question of Scale: Making Meteorological Knowledge and Nation in Imperial Asia, pp.1-13.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 朱瑪瓏,2021年9月,〈「異邦人中的異邦人」:赫德早年在滬、港英文報中的負面形象〉,戴一峰、連心豪、水海剛編,《近代中國海關與中國社會:紀念陳詩啓先生百年誕辰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頁157-169。
  • 朱瑪瓏,2018年1月,〈信任的邊界:1860年代香港與上海的港際情報體制與滙豐銀行的成立〉,劉序楓編,《亞洲海域間的信息傳遞與相互認識》,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頁475-506。下載
  • Marlon Zhu, Sept. 2015, “Media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reaty-Port China: The “Woosung Bar” Controversy in the 1870s”, editor(s): Ts’ui-jung Liu, Local Real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New York: Routledge, pp.88-118.下載

學術會議(研討會)論文

  • 朱瑪瓏,2017年12月,〈上海字林洋行對十九世紀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報導〉,發表於「轉型與流變:從晚清到五四」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7-12-07 ~ 2017-12-08。
  • 朱瑪瓏,2017年12月,〈衛三畏與黑船來航前中國口岸英文報刊中的日本〉,共12頁,發表於「西方經驗與近代中日交流的思想連鎖 2017年度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7-12-04。
  • Marlon Zhu, Nov. 2017, “The Epistemological Origin of the ‘Area Studies’ on the 19th-Century East Asian Coasts”, 19 pages, paper presented at Reconstructing Cold War History in East Asia: Thought, Academia, and Ideology, Seoul: Northeast Asian History Foundation, 2017-11-20 ~ 2017-11-21.
  • 朱瑪瓏,2017年11月,〈兩次鴉片戰爭戰間期英、美在東亞沿岸的情報作為〉,發表於「戰爭與東亞國際秩序的變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7-11-16 ~ 2017-11-17。
  • 朱瑪瓏,2017年9月,〈帝國、輪船用煤與東亞的商業革命〉,發表於「2017海洋史工作坊─海洋亞洲的邊緣與中心」,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7-09-01。
  • 朱瑪瓏,2016年12月,〈口岸英文報紙與十九世紀東亞的港際論述領域〉,發表於「跨區域與跨文化的接遇」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6-12-01 ~ 2016-12-02。
  • Marlon Zhu, Oct. 2015, “Heat, Consumption, and Tourism: the Making of Summer ‘Resorts’ in Treaty-port Shanghai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per presented at EAEH2015, Takamatsu, Japan: Association for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AEAEH), 2015-10-22 ~ 2015-10-25.
  • 朱瑪瓏,2015年10月,〈外交情報與港際報業:以1874年臺灣事件日、中兩國輪船運兵消息為例〉(Diplomatic Intelligence and the Inter-port Journalism: Focusing on the News of Steamer Trooping of Japan and China during the Formosa Incident of 1874),發表於「近代東亞國際秩序的變遷與原理」國際研討會,台北:中研院近史所,2015-10-13 ~ 2015-10-14。
  • 朱瑪瓏,2015年7月,〈「異邦人中的異邦人」:赫德早年在滬、港英文報中的負面形象〉("A Stranger among Strangers": the Negative Image on Robert Hart in His Early Years in the Newspapers of Shanghai and Hong Kong),發表於紀念陳詩啟教授百年誕辰暨「中國海關與近代中國社會」研討會,廈門:廈門大學歷史系暨海關史研究中心,2015-07-04 ~ 2015-07-06。
  • Marlon Zhu, Jun. 2015, “Microbes, Newspaper Media, and the Pasteurization of East Asian Ports, 1880s-1890s”, paper presented at AAS-in-Asia, Taipei, 2015, Taipei: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15-06-22 ~ 2015-06-24.
  • Marlon Zhu, Mar. 2015, “Trans-lingual Journalism and the Inter-port Intelligence Regime on the Formosa Incident of 1874”, paper presented at Workshop for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 in East Asia and Beyond in th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y", Surrey, UK: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2015-03-06 ~ 2015-03-07.
  • 朱瑪瓏,2014年9月,〈信任的邊界: 1860年代香港與上海間的港際情報體制與滙豐銀行的成立〉(The Boundary of Trust: The Founding of the HSBC and the Inter-Port Intelligence Regime between Hong Kong and Shanghai in the 1860s),發表於2014年海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亞洲海域間的信息傳遞與相互認識」,台北: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14-09-18 ~ 2014-09-19。
  • 朱瑪瓏,2014年8月,〈港際工程: 1875年來自日本的兩位荷蘭水利工程師對上海吳淞內沙的調查〉(Inter-Port Engineering: A Survey on the Woosung Bar near Shanghai by Two Dutch Hydrographic Engineers from Japan in 1875),發表於「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研院近史所,2014-08-11 ~ 2014-08-13。
  • 朱瑪瓏,2013年12月,〈自由貿易、帝國與情報: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廣州紀事報》中的臺灣知識〉(Free Trade, Empire, and Intelligence: Knowledge of Formosa in the Canton Register in the 1830s),發表於2013中研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2013-12-05 ~ 2013-12-06。
  • Marlon Zhu, Nov. 2013, “Henry Piddington of Calcutta and the Law of Storms for Sailors in the Eastern Seas," paper presented at 2013 EASTS Network Conference, Tokyo: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11-15 ~ 2013-11-16.
  • Marlon Zhu, Nov. 2013, “Making the Far Eastern Mercantile Public: Commercial Press and the Inter-port Intelligence in Nineteenth-Century East Asia”, paper presented at Dialogues between European and Asian Commercial Documents: Trade, Cultural Exchanges and Knowledge Making in Modern East-Asia, Hsin Tsu, Taiwan: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2013-11-01 ~ 2013-11-02.
  • Marlon Zhu, Oct. 2013, “Media, Hydrographic Knowledge, and the Last Twelve Miles of the China Trade: The North China Herald and the Woosung Bar Controversy in the 1870s”, paper presented at EAEH2013, Hualian, Taiwan: Association for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2013-10-24 ~ 2013-10-26.
  • 朱瑪瓏,2012年7月,〈港際的文明絮語: 城市間商業網絡與十九世紀中國沿岸氣象學〉,發表於近代東亞城市的社會群體與社會網絡,台北:中研院近史所,2012-07-24。
  • Marlon Zhu, Oct. 2011, “Calculating Environmental Risk at Seas: Marine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Typhoon Warning in Nineteenth-century Shanghai and Hong Kong”, paper presented at EAEH2011, Taipei, Taiwan: Association for East Asi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2011-10-24 ~ 2011-10-26.
  • Marlon Zhu, Oct. 2011, “Never Pure Synoptic Method: Networking of the British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Network in the Treaty-port World”, paper presented at 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2011 Annual Conference, Bangkok, Thailand: 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2011-10-19 ~ 2011-10-21.
  • Marlon Zhu, Oct. 2010, “Certificating Itinerary: Inter-port Qualification Exams of Dr. William W. Myers’ Chinese Pupils in Western Medicine, 1886-1889”,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fth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Suwon, Korea: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2010-10-07 ~ 2010-10-09.

學位論文

  • Marlon Zhu, May. 2012, “Typhoons, Meteorological Intelligence, and the Inter-Port Mercantile Commun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322 pages, Department of History, Binghamton Univers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下載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