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紀念館Logo
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連結資源 網站地圖 English 外部連結
胡適字圖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按鈕
標題左邊空白圖 首頁 本館消息 關於本館 參觀與服務 認識胡適 檔案選粹 資料庫入口 研究資源 主選單右邊框圖
本館消息
 

本館消息

  略過巡覽連結。
左邊次選單背景圖
左邊次選單背景圖
 

本館消息

2022/11/18
內容背景圖
【敬悼胡適墓園設計者高而潘先生辭世】

     高而潘(1928-2022),台灣台北人,生於大稻埕(今大同區)。1951年,他畢業於台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建築系,為戰後台灣第一代本土建築師;1957年起高任職於「基泰工程司」,1966年成立高而潘建築師事務所,並執教於淡江大學與中國文化大學的建築系。後來高氏曾任台北市建築師公會與全聯會理事長。

   高而潘先生認為:舉凡建築的設計思考一定要從社會脈動上著手,不論是政治氛圍、經濟環境或社會現象都是他取材的範疇。因此,高的建築設計主要在實踐這些思考和想像,其作品反映正是當代社會的繁複及多元面貌。2013年,高而潘以85歲高齡接受網路媒體訪談時,仍對新生代的建築人說:「要有夢想,去勇敢作夢吧!因為有了夢想會多另一分的動力,但要向這些代謝派的前輩們一樣,將其構想具體化,就不會停於空想。」高而潘的作品可謂遍佈全台,除胡適墓園外,還有新淡水高爾夫球場、月裡山莊、台北市立美術館及華視大樓等,均為知名的代表作品。

   1962年2月24日,胡適先生在中央研究院過世,治喪委員會遵照胡夫人江冬秀的決定採用土葬。中研院以60坪地向南港仕紳李福人交換舊莊山坡地,做為胡先生的墓園。在經費與設計理念的雙重考量下,胡夫人選定基泰工程司建築師高而潘的墓園設計方案。同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10月15日胡適即下葬於此。根據高而潘個人回憶,當時的設計理念為「墓地是讓人懷念的地方,不是拜一拜就回去」,所以他在主墓周圍設計了迴廊,希望前來瞻仰的人們能有一個可以緬懷、追思甚至沉思的地方。同時,高先生認為胡適是一位崇尚科學的人物,所以墓園及外在環境的設計採取人工和自然雙向結合的形式,既要簡單、大方,又深富意涵。主墓區周圍遍佈的白色鵝卵石即為高之精心設計,其內涵除了上述的多元思維外,更兼具包容與虛心之意。他說:「我原來的設計是墓旁地面全是鋪上純白的小卵石。我認為一代哲人之周圍是理性的,白色之地面表示、暗示無成見的空間。」

   2016年4月7日,年近90高齡的高而潘先生應本館的邀請,在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會客室接受口述訪談。當天高先生神采奕奕,除了暢談如何接下胡適墓園的設計工作及其設計理念外,也對當今建築設計與實務維護提出建言。他的一席話為胡適紀念館乃至台灣建築界留下不可多得的資產(刊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6年10月出版之《口述歷史》第14期)。2022年11月14日,高而潘先生在寓所安詳辭世,享耆壽95歲。值此而潘先生仙逝,紀念館同仁特別撰文,感念他對胡適紀念館以及台灣建築領域的諸多貢獻!也願其在天之靈安息。

 

胡適紀念館全體同仁敬輓

 

 
   高而潘(1928-2022),台灣台北人,生於大稻埕(今大同區)。1951年,他畢業於台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建築系,為戰後台灣第一代本土建築師;1957年起高任職於「基泰工程司」,1966年成立高而潘建築師事務所,並執教於淡江大學與中國文化大學的建築系。後來高氏曾任台北市建築師公會與全聯會理事長。

   高而潘先生認為:舉凡建築的設計思考一定要從社會脈動上著手,不論是政治氛圍、經濟環境或社會現象都是他取材的範疇。因此,高的建築設計主要在實踐這些思考和想像,其作品反映正是當代社會的繁複及多元面貌。2013年,高而潘以85歲高齡接受網路媒體訪談時,仍對新生代的建築人說:「要有夢想,去勇敢作夢吧!因為有了夢想會多另一分的動力,但要向這些代謝派的前輩們一樣,將其構想具體化,就不會停於空想。」高而潘的作品可謂遍佈全台,除胡適墓園外,還有新淡水高爾夫球場、月裡山莊、台北市立美術館及華視大樓等,均為知名的代表作品。

   1962年2月24日,胡適先生在中央研究院過世,治喪委員會遵照胡夫人江冬秀的決定採用土葬。中研院以60坪地向南港仕紳李福人交換舊莊山坡地,做為胡先生的墓園。在經費與設計理念的雙重考量下,胡夫人選定基泰工程司建築師高而潘的墓園設計方案。同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10月15日胡適即下葬於此。根據高而潘個人回憶,當時的設計理念為「墓地是讓人懷念的地方,不是拜一拜就回去」,所以他在主墓周圍設計了迴廊,希望前來瞻仰的人們能有一個可以緬懷、追思甚至沉思的地方。同時,高先生認為胡適是一位崇尚科學的人物,所以墓園及外在環境的設計採取人工和自然雙向結合的形式,既要簡單、大方,又深富意涵。主墓區周圍遍佈的白色鵝卵石即為高之精心設計,其內涵除了上述的多元思維外,更兼具包容與虛心之意。他說:「我原來的設計是墓旁地面全是鋪上純白的小卵石。我認為一代哲人之周圍是理性的,白色之地面表示、暗示無成見的空間。」

   2016年4月7日,年近90高齡的高而潘先生應本館的邀請,在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會客室接受口述訪談。當天高先生神采奕奕,除了暢談如何接下胡適墓園的設計工作及其設計理念外,也對當今建築設計與實務維護提出建言。他的一席話為胡適紀念館乃至台灣建築界留下不可多得的資產(刊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6年10月出版之《口述歷史》第14期)。2022年11月14日,高而潘先生在寓所安詳辭世,享耆壽95歲。值此而潘先生仙逝,紀念館同仁特別撰文,感念他對胡適紀念館以及台灣建築領域的諸多貢獻!也願其在天之靈安息。

 

胡適紀念館全體同仁敬輓

 

 

 

胡適紀念館連絡方式
胡適紀念館連絡Email:hushih@gate.sinica.edu.tw 胡適紀念館360度環景 胡適紀念館FB 胡適紀念館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 38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