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研究人員 > 專任研究人員

依照職務排序 依照姓名排序 依照英文字母排序

黃克武(Huang Ko-wu)
自我介紹
個人網頁
學歷
經歷
學術榮譽
專長領域
個人研究計畫
著作目錄
著作下載
黃克武(Huang Ko-wu)


職稱
特聘研究員
研究室
1310
電話
886-2-2789-8230
Email
khuangat-signgate.sinica.edu.tw

自我介紹

學歷

  • Stanford University MA (1994), Ph. D (2001)

個人網頁

經歷

  • 本所助理研究員、本所副研究員

學術榮譽

  • 教育部第57屆學術獎「人文及藝術類科」獎

專長領域

  • 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

個人研究計畫

  • 清末民初中國宗教界人士對《天演論》的肆應(科技部,2018.08.01~2020.07.31)

著作目錄

專書、論文集

  • 黃克武,2022,《筆醒山河:中國近代啟蒙人嚴復》,共316頁,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黃克武,2021,《胡適的頓挫:自由與威權衝撞下的政治抉擇》,共434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 黃克武,2021,《反思現代:近代中國歷史書寫的重構》,共292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黃克武,2020,《顧孟餘的清高: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共400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黃克武,2016,《言不褻不笑:近代中國男性世界中的諧謔、情慾與身體》,共560頁,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黃克武,2013,《近代中國的思潮與人物》,共451頁,北京:九州出版社。
  • 黃克武,2010,《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共272頁,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黃克武、 洪溫臨,2010,《金山鄉志l政事篇》,共391頁,台北:金山鄉公所。
  • Ko-wu Huang, 2008, The Meaning of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Liberalism, 408 page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 黃克武,1998,《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共397頁,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體字版,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5月,393頁)。
  • 黃克武,1994,《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共217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專刊(70)(2006年再版)(簡體字版,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212頁)。

主編之專書(論文集)

  • 黃克武,2021,《隱藏的人群:近代中國的族群與邊疆》,共430頁,台北:秀威資訊。
  • 黃克武,2021,《政治批評、哲學與文化:墨子刻先生中文論文集》,共466頁,台北:華藝數位。
  • 黃克武,2019,《重估傳統˙再造文明:知識分子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共454頁,台北:秀威資訊。
  • 黃克武,2017,《1960年代的台灣》,共621頁,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王建朗、黃克武,2016,《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共上卷1170、下卷1224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黃克武,2014,《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嚴復卷》,共500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黃克武,2014,《同舟共濟:蔣中正與一九五〇年代的臺灣》,共540頁,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黃克武,2013,《海外蔣中正典藏資料研析》,共266頁,臺北:中正紀念堂。
  • 黃克武,2013,《重起爐灶:蔣中正與1950年代的台灣》,共486頁,臺北:中正紀念堂。
  • 黃克武,2011,《遷台初期的蔣中正》,共525頁,台北:中正紀念堂。
  • 黃克武,2009,《民以食為天:地方飲食文化(二)》,共252頁,台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 黃克武,2009,《食巧毋食飽:地方飲食文化(一)》,共264頁頁,台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 黃克武,2003,《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共516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 黃克武,2002,《第三屆漢學會議論文集:性別與醫療》,共283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 黃克武,2002,《第三屆漢學會議論文集:軍事組織與戰爭》,共310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 黃克武,2002,《第三屆漢學會議論文集:思想、政權與社會力量》,共212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 黃克武、張哲嘉,1990,《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的重建》,共N/A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期刊論文

  • 黃克武,2021,〈五四與反五四的「內在融合」:余英時先生的胡適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1(4), 19-30。
  • 黃克武,2021,〈詞彙、戰爭與東亞的國族邊界:「中國本部」概念的起源與變遷〉,《思想史》,10, 47-96。(THCI)
  • 黃克武,2021,〈一個流產的結盟:胡適與研究系(1919-1922)〉(An Abortive Alliance: Hu Shi and the Research Clique (1919-1922)),《中國文化》,53, 301-324。
  • 黃克武,2019,〈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的糾結:1950年代港台朝野的五四論述〉,《思想史》,第9期,頁217-264。(THCI)
  • Max Ko-Wu Huang, 2019, “The Political Commentary on May Fourth in 1950s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 52, Nos. 3-4, 256-276.
  • 黃克武,2018,〈情感史研究的一些想法〉,《史學月刊》,2018年第4期,頁10-14。
  • 黃克武,2017,〈顧孟餘與香港第三勢力的興衰〉,《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162期, 11-27。
  • 黃克武,2017,〈從“文明”論述到“文化”論述——清末民初中國思想界的一個重要轉折〉,《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68-78。
  • Max Ko-wu Huang, 2016, “Yan Fu and the Transla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Modern China”,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47(3), 208-222.
  • Max Ko-wu Huang, 2016, “The Concept of Democracy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Modern China ”,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47(3), 186-207.
  • Max Ko-wu Huang, 2016,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onception of Democracy and its Origins”,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47(3), 166-185.
  • 黃克武,2016,〈民族主義的再發現:抗戰時期中國朝野對"中華民族"的討論〉,《近代史研究》,總214期,頁4-26。
  • Huang, Ko-wu, 2016,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Mixin (Superstition): A Review of May Fourth Scientific Views”,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49(2), 54-79.
  • 黃克武,2015,〈迷信觀念的起源與演變:五四科學觀的再反省〉,《東亞觀念史集刊》,第9期,頁153-226。
  • 黃克武,2015,〈顧孟餘的政治生涯:從挺汪、擁蔣到支持第三勢力〉,《國史館館刊》,46, 103-168。(THCI)
  • 黃克武,2014,〈何謂天演?嚴復「天演之學」的內涵與意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5期,頁129-187。(THCI)
  • 黃克武,2014,〈靈學與近代中國的知識轉型:民初知識分子對科學、宗教與迷信的再思考〉,《思想史》,2,121-196。
  • 黃克武,2012,〈民國史研究的現狀與幾點反思〉,《國史研究通訊》,第3期,頁38-42。
  • 黃克武,2012,〈修身與治國──蔣介石的省克生活〉,《國史館館刊》,第34期,頁45-68。
  • 黃克武,2012,〈廣告與跨國文化翻譯:20世紀初期《申報》醫藥廣告的再思考〉,《翻譯史研究》,第2輯,頁130-154。
  • 黃克武,2012,〈從晚清看辛亥革命:百年之反思〉,《近代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第191期,頁99-106。
  • Huang, Ko-wu, 2011,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overseas studies on Chiang Kai-shek and related topics”,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 5, No. 2, 233–246.
  • 黃克武,2011,〈1950年代胡適與蔣介石在思想上的一段交往〉,《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6期,頁15-20。
  • 黃克武,2011,〈改革與革命─辛亥革命是怎麼成功的?〉,《傳記文學》,第98卷第5期,頁52-64。
  • 黃克武,2011,〈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83-89。
  • 黃克武,2010,〈蔣介石與賀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7期,頁17-58。
  • 黃克武,2008,〈新名詞之戰:清末嚴復譯語與和製漢語的競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2期,頁1-42 (日文版刊於貴志俊彥、谷垣真理子、深町英夫編《摸索する近代日中關係:對話と競存の時代》,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9,頁99-118)。
  • 黃克武,2008,〈嚴復與《居仁日覽》〉,《台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9期,頁57-74 (亦刊於黃瑞霖主編,《嚴復思想與中國現代化》,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8,頁166-176)。
  • 黃克武,2008,〈胡適與赫胥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0期,頁43-83。
  • 黃克武,2007,〈民國初年上海的靈學研究:以「上海靈學會」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5輯,頁99-136。
  • 黃克武,2006,〈「現代」觀念之源起與歷史研究的本土反思〉,《當代》,第223期,頁76-95。
  • 黃克武,2005,〈走向翻譯之路:北洋水師學堂時期的嚴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9期,頁1-40。
  • 黃克武,2004,〈「個人主義」的翻譯問題:從嚴復談起〉,《二十一世紀》,第84期,頁40-51。
  • 黃克武,2004,〈梁啟超與儒家傳統:以清末王學為中心之考察〉,《歷史教學》,第484期,頁18-23 (亦刊於李喜所主編,《梁啟超與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頁141-153)。
  • 黃克武,2004,〈墨子刻的儒學觀〉,《國際漢學》,第10輯,頁252-268。
  • 黃克武,2003,〈梁啟超與中國現代史學之追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1期,頁181-213。
  • 黃克武,2002,〈嚴復與梁啟超〉,《台大文史哲學報》,第56期,頁29-68 (亦收入張廣敏主編,《嚴復與中國近代文化》,福州:海風出版社,2003,頁237-271)。
  • 黃克武、李心怡,2001,〈明清笑話中的身體與情慾:以《笑林廣記》為中心之分析〉,《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頁343-374。
  • 黃克武、洪溫臨,2001,〈悲劇的歷史拼圖──金山鄉二二八事件之探析〉,《近史所集刊》,第36期,頁1-44。
  • 黃克武,2000,〈語言、記憶與認同:口述記錄與歷史生產〉,《當代》,第158期,頁74-82(亦刊於楊祥銀,《與歷史對話: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頁158-166)。
  • 黃克武,1998,〈梁啟超與康德〉,《近史所集刊》,第30期,頁101-148。
  • 黃克武,1998,〈發明與想像的延伸:嚴復與西方的再思索〉,《思與言》,第36卷第1期,頁71-97。
  • 黃克武,1996,〈梁啟超的學術思想:以墨子學為中心之分析期〉,《近史所集刊》,第26期,頁41-90。
  • 黃克武,1996,〈嚴復晚年思想的一個側面:道家思想與自由主義之會通〉,《思與言》,第34卷第3期,頁19-44(亦收入劉桂生、林啟彥、王憲明編,《嚴復思想新論》,頁261-283)。
  • 黃克武,1996,〈論李澤厚思想的新動向:兼談近年來對李澤厚思想的討論〉,《近史所集刊》,第25期,頁425-460(亦收入《國學論衡》第2輯,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頁313-355)。
  • 黃克武,1995,〈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以嚴譯《群己權界論》為中心之分析〉,《近史所集刊》,第24期(上),頁81-148 (亦收入劉桂生、林啟彥、王憲明編,《嚴復思想新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86-171)。
  • 黃克武,1991,〈鏡花緣之幽默:清中葉中國幽默文學之分析〉,《漢學研究》,第9卷第1期,頁353-399。
  • 黃克武,1988,〈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近史所集刊》,第17期(下),頁141-194。
  • 黃克武,1987,〈理學與經世:清初《切問齋文鈔》學術立場之分析〉,《近史所集刊》,第16期,頁37-56。
  • 黃克武,1987,〈錢穆的學術思想與政治見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5期,頁393-412。
  • 黃克武,1987,〈鴉片戰爭前夕經世思想中的槓桿觀念:以《皇朝經世文編》學術、治體部分史料為中心之分析〉,《亞洲文化》(新加坡:亞洲學會出版),第9期,頁152-166。
  • 黃克武,1984,〈民國初年孔教問題之爭論,1913-191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12期,頁197-224。
  • 黃克武,1984,〈清季重商思想與商紳階層的興起〉,《思與言》,第21卷第5期,頁22-36。
  • 黃克武,1983,〈詁經精社與十九世紀初期中國教育、學術的變遷〉,《食貨月刊》,第13卷第5、6期合刊,頁70-79。
  • 黃克武,1981,〈清代台灣稻作之發展〉,《台灣文獻》,第32卷第2期,頁151-163。
  • 黃克武,1980,〈章太炎的早年生涯:一個心理的分析〉,《食貨月刊》,第9卷第10期,頁45-51。
  • 黃克武,1978,〈清時板橋的開發與寺廟〉,《台北文獻》,第45、46期合刊,頁387-410。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 黃克武,2021,〈近代中國白話文運動的逆流:嚴復、林紓與學衡派〉,朱慶葆、孫江編,《新學衡:新文化運動的異途》,頁23-35,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 黃克武,2020,〈民主化與中學歷史教育的困境:臺灣經驗的反省與檢討〉,梁操雅、梁超然、 區志堅編,《多元視角:二十一世紀中華歷史文化教育(教育行為卷)》,頁31-42,台北:秀威資訊。
  • 黃克武,2020,〈天演與佛法:《天演論》對清末民初佛學思想的衝擊〉,王宏志編,《翻譯史研究(2018)》,頁199-222,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黃克武、趙席敻,2019,〈《陳克文日記》中的汪兆銘與蔣中正〉,羅敏編,《在日記中找尋歷史》,頁99-15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黃克武,2019,〈近代中國文化轉型的內在張力:嚴復與五四新文化運動〉,黃克武編,《重估傳統˙再造文明:知識分子與五四新文化運動》,頁26-61,台北:秀威資訊。
  • 黃克武,2018,〈從“海防”到“海權”:甲午戰爭120周年的省思〉,郭陽、王記華編,《甲午戰爭與東亞近代歷史進程》,頁47-56,北京:設科文獻出版社。
  • 黃克武,2017,〈蔣中正、陳誠與胡適:以「三連任」問題為中心(1956-1960)〉,黃克武編,《1960年代的台灣》,頁59-170,臺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黃克武、段煉,2016,〈“過渡時代”的脈動:晚清思想發展之軌跡〉,王建朗、黃克武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頁871-9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黄克武,2015,〈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與政治權威:以顧孟餘為例〉,呂芳上編,《戰爭的歷史與記憶:戰爭中的人與社會》,頁223-246,台北:國史館。
  • 黃克武,2015,〈胡適檔案與胡適研究〉,周惠民主編編,《民國人物與檔案》,頁1-32,臺北:政大出版社。
  • 黃克武、趙席敻,2015,〈戰時的知識分子與學術發展〉,呂芳上主編編,《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戰時社會》,頁255-316,台北:國史館。
  • Max K. W. Huang, 2014, “Translating Liberalism into Chin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he Case of Yan Fu”, editor(s): Hsiao-yen Peng and Isabella Rabat, Modern China and the West: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Mediation, pp. 182-200, Leiden: Brill.
  • Max K. W. Huang, 2014, “Medical Advertising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 Case of Shenbao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editor(s): Pei-yin Lin and Weipin Tsai, Print, Profit, and Perception: Ideas,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in Chinese Societies, 1895-1949, pp. 114-147, Leiden: Brill.
  • 黃克武,2013,〈中國近代思想中的「迷信」〉,鈴木貞美、劉建輝編,《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知的交流》,頁185-200,日本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
  • 黃克武、韓承樺,2013,〈晚清社會學的翻譯及其影響:以嚴復與章炳麟的譯作為例〉,沙培德、張哲嘉編,《近代中國新知識的建構》,頁111-177,臺北:中央研究院。
  • 黃克武,2013,〈侍從人員眼中的蔣中正先生〉,中央研究院編,《知識饗宴系列(9)》,頁207-230,台北:中央研究院。
  • 黃克武,2013,〈胡適、蔣介石與1950年代反共抗俄論的形成〉,黃自進、潘光哲編,《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第一冊:領袖的淬鍊》,頁647-66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克武,2013,〈一位「保守的自由主義者」:胡適與《文星雜誌》〉,潘光哲編,《胡適與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紀念胡適先生一二O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2-359,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 黃克武,2012,〈近代中國自由主義的發展:從嚴復到新儒家〉,呂芳上、謝培屏編,《回眸世紀路───建國百年歷史講座》,頁21-52,台北:國史館。
  • 黃克武,2012,〈清末から見た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論集編輯委員会編,《総和研究辛亥革命》,頁85-102,東京都千代田区:岩波書店。
  • Max K. W. Huang, 2012, “The War of Neologism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Newly Translated Terms Invented by Yan Fu and by the Japanese in the Late Qing”, editor(s): James St. Andre and Peng Hsiao-yen, China and Its Others: Knowledge Transfer through Translation, 1829-2010, pp. 51-70, New York: Rodopi.
  • 黃克武,2011,〈新民說導論〉,黃克武、潘光哲編,《新民說》,頁ix-xxix,台北:文景書局。
  • 黃克武,2011,〈蔣介石與梁啟超〉,呂芳上主編編,《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頁121-138,台北:世界大同出版有限公司。
  • 黃克武,2011,〈開民國西方之智、會通中西之慧──嚴復〉,張作錦、高希均編,《百年仰望:20位名人心目中的民國人物》,頁5-19,台北:天下文化。
  • 黃克武,2010,〈張謇與嚴復:清末改革派士人之異同〉,崔之青主編編,《張謇與海門—早期現代化思想與實踐》,頁624-628,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 黃克武,2009,〈胡適與抗戰時中美桐油借款〉,呂一群、于麗主編編,《海峽兩岸紀念武漢抗戰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47-355,武漢:長江出版社。
  • 黃克武,千葉正史譯,2009,〈新語戰爭:清末の嚴復譯語と和製漢語との争い〉,貴志俊彥、谷垣真理子、深町英夫編編,《摸索する近代日中關係:對話と競存の時代》,頁99-118,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 黃克武,2009,〈中國地方飲食文化:導論〉,黃克武編,《民以食為天:地方飲食文化(二)》,頁1-20,台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 黃克武,2008,〈還原一個真實的胡適〉,蔡登山編,《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頁8-13,臺北:印刻文學。
  • 黃克武,2007,〈近代中國轉型時代的民主觀念〉,王汎森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頁353-382,台北:聯經。
  • 黃克武,2006,〈民不舉.官不究:從乾隆年間的一則刑案探測帝制晚期私人生活的空間〉,李長莉、左玉河編,《近代中國的城市與鄉村》,頁419-427,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黃克武,2006,〈蔣介石與陽明學:以清末調適傳統為背景之分析〉,黃自進編,《蔣中正與近代中日關係》,頁1-26,台北:稻鄉出版社。
  • 黃克武,2006,〈史可法與近代中國記憶與認同的變遷〉,李國祁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小組編,《近代國家的應變與圖新》,頁55-82,台北:唐山出版社 (亦收入王笛主編,《時間‧空間‧書寫》,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頁245-271)。
  • 黃克武,2006,〈西方自由主義在現代中國〉,黃俊傑編,《中國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互動與融合》,頁341-378,台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 黃克武,2005,〈近代中國私領域觀念的崛起與限制〉,江宜樺、黃俊傑編,《公私領域新探:東亞與西方觀點之比較》,頁183-201,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 黃克武,2005,〈魂歸何處?:梁啟超與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的再思考〉,鄭大華、鄒小站編,《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頁91-11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黃克武,2004,〈不褻不笑:明清諧謔世界中的身體與情慾〉,熊秉真、余安邦編,《情欲明清—遂欲篇》,頁23-64,台北:麥田出版社。
  • Ko-wu Huang, translated by Minghui Hu and Joshua A. Fogel, 2004, “Liang Qichao and Immanuel Kant”, editor(s): Joshua A. Fogel, The Role of Japan in Liang Qichao's Introduction of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to China, pp. 125-15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 黃克武,2003,〈暗通款曲:明清豔情小說中的情欲與空間〉,王璦玲、胡曉真編,《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 私情篇》,頁243-278,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 Ko-wu Huang, 2003, “The Reception of Yan Fu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editor(s): Cindy Chu and Ricardo Mak, China Reconstructs, pp. 25-44, Lanham: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 黃克武,2003,〈百年以後當思我:梁啟超史學思想的再反省2003〉,楊念群編,《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頁51-71,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黃克武 ,2002,〈嚴復的異性情緣與思想境界〉,黃克武編,《思想、政權與社會力量:第三屆漢學會議論文集》,頁97-135,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簡體字縮節版刊《福建論壇》,第122期,2001年,頁84-91)。
  • 黃克武,2002,〈嚴復的終極追尋:自由主義與文化交融〉,劉青峰、岑國良編,《自由主義與中國近代傳統》,頁201-218,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縮節版亦刊《二十一世紀》,第67期,2001年10月,頁71-76)。
  • 黃克武,2001,〈思議與不可思議:嚴復的知識觀〉,習近平編,《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頁247-257,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 黃克武,2000,〈從追求正道到認同國族:明末至清末中國公私觀念的重整〉,黃克武、張哲嘉編,《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的重建》,頁59-11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亦收入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主辦,《國學論衡》第3輯(2004,蘭州),頁373-426;許紀霖主編,《公共性與公民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頁40-79)。
  • 黃克武,2000,〈一二三自由日:從一個節日的演變看當代台灣反共神話的興衰,〉,國史館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643-677,台北:國史館。
  • 黃克武,1998,〈嚴復的翻譯:近百年來中西學者的評論〉,福建省嚴復學術研究會編,《嚴復與中國近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05-616,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 黃克武,1996,〈嚴復與近代中國自由民主思想的傳播〉,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編,《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頁153-184,台北:政大文學院。
  • 黃克武,1991,〈清末民初的民主思想:意義與淵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國現代化論文集》,頁363-398,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克武,1989,〈從乾隆末年經世思想看清初官僚行政:《切問齋文鈔》服官、選舉部分之分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近代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頁579-618,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克武,1987,〈明清經世思想與歷史觀〉,中興大學歷史系編,《第二屆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頁223-267,台南:久洋出版社。
  • 黃克武,1982,〈欽天監與太醫院:歷代的科學研究機構〉,劉岱編,《中國文化新論(科技篇:格物與成器)》,頁285-346,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學位論文

  • Ko-wu Huang , 2001, “IN SEARCH OF WEALTH, POWER, AND FREEDOM: YAN FU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 CHINESE LIBERALISM , Ph. D Thesis”, 429 pages, History Department, Stanford University.
  • 黃克武,1985,〈《皇朝經世文編》學術、治體部分思想之分析 ,碩士論文〉,共326頁,歷史研究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他類論文

  • 黃克武,2022,〈導讀:從杜案追溯蔣經國「情報頭子」的角色〉,張友驊,《綁架蔣經國!?情治首長的背叛與奪權之爭》,台北:暖暖書屋。
  • 黃克武,2022,〈導讀:版權是政治、經濟體制的一部份〉,《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近代中國作者、書商與國家的版權角力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22, 25-30。
  • 黃克武,2014,〈黃埔軍校:國共兩黨共同的歷史記憶〉,《同舟共進》,第314期,頁24-25。
  • 黃克武,2014,〈總論:鏡頭下凝結的歷史瞬間〉,《影像中國,1911-1960》,頁v-vi。
  • 黃克武,2014,〈導讀:回顧革命時代的影像點滴〉,《影像中國,1911-1960:文化思潮與社會運動,西化‧傳統》,頁vii-xii。
  • 黃克武,2012,〈戒嚴體制下的自由之聲:《文星》雜誌的介紹與分析〉,《知識饗宴系列(8)》,137-164。
  • 黃克武,2004,〈略論梁啟超研究的新方向〉,《文史哲》,第4期,頁31-34。
  • 黃克武,1995,〈解除歷史魔咒的迷思── 從《開放中的變遷》看金觀濤、劉青峰的中國近代史觀與政治思想〉,《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9期,頁130-155。
  • 黃克武,1994,〈「五四話語」之反省的再反省:當代大陸思潮與顧昕的《中國啟蒙的歷史圖景》〉,《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7期,頁44-55 (亦刊於蘭州大學主辦,《科學.經濟.社會》,第77期,1999年12月,頁23-28)。
  • 黃克武,1992,〈潘英著《革命與立憲》〉,《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4期,頁144-148。
  • 黃克武,1991,〈清代考證學的淵源── 民初以來研究成果之評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1期,頁140-154。
  • 黃克武,1989,〈近代中國笑話研究的基本構想與書目〉,《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8期,頁85-94。
  • 黃克武,1986,〈經世文編與中國近代經世思想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期,頁83-96。

學術書評

  • 黃克武,2021,〈評林孝庭,《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14, 137-145。
  • 黃克武,2013,〈革命之外的歷史光景:談陳耀成的記錄劇《大同:康有為在瑞典》〉,《二十一世紀》,136期,頁125-128。
  • 黃克武,2009,〈雷中行著《明清的西學中源論爭議》序〉,《明清的西學中源論爭議》,頁3-13。
  • 黃克武、張朋園,2005,〈評介日文版《梁啟超年譜長編》〉,《近史所集刊》,第48期,頁189-195。
  • 黃克武,2005,〈書評:Whitebread Protestants: Food and Religion in American Culture. By Daniel Sack. New York: St. Martin's, 2000. x, 262 pp〉,《中國飲食文化》,第1卷第2期,頁157-161。
  • 黃克武,2003,〈莫札特式的魅力:評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聯合報》,11月號。
  • 黃克武、李仁淵,2001,〈柯文著《歷史中的三個基調:作為事件、經驗與神話的義和團》〉,《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26輯,頁47-78。
  • 黃克武,2000,〈思為絪醞,言乃不息:評《思與言》〉,《二十一世紀》,第57期,頁148-150。
  • 黃克武,1999,〈馮克著《性、文化與現代化:民國時期的醫學與性控制》〉,《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22輯,頁373-385。
  • 黃克武,1996,〈耿雲志、崔志海著《梁啟超》〉,《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1期,頁216-224。
  • 黃克武,1990,〈評《吳宓傳》〉,《明日報》,www.tTimes.com.tw。
  • 黃克武,1990,〈劉禾著《跨越語際的實踐:1900至1937年間中國的文學、民族國家文化與被翻譯的現代性》〉,《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25輯,頁331-346 (日文翻譯:中里見敬譯,載九州大學大學院言語文化研究院言語研究會,《言語科學》,第38號,2003,頁141-152 )。
  • 黃克武,1988,〈性與政治── 論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當代》,第27期,頁104-109。
  • 黃克武,1987,評介〈孫中山與鄭觀應〉,《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2卷第4期,頁206-209。
  • 黃克武,1985,〈評介倪文孫《章學誠的生平與思想(1738-1801)》〉,《史學評論》,第9期,頁217-228。
  • 黃克武,1984,〈一個新的典範:《史學評論》代發刊辭的再反省〉,《史學評論》,第8期,頁153-168。

資料彙編(含口述歷史)

  • 黃克武等訪問、周維朋等紀錄,2016,《蔣經國先生侍從與僚屬訪問紀錄(上、下篇)》,共867、691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克武等訪問、周維朋等記錄,2012,《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訪問紀錄(上、下篇)》,共1245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克武訪問、潘彥蓉紀錄,2005,《李亦園先生訪問紀錄》,共619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陳儀深、黃克武等訪問、王景玲等紀錄,2004,《郭廷以先生門生故舊憶往錄》,共614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呂芳上、黃克武訪問、王景玲紀錄,2001,《楚崧秋先生訪問紀錄:覽盡滄桑八十年》,共357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克武,2000,《蔣復璁口述回憶錄》,共198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克武等訪問、丘慧君等紀錄,1999,《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第三輯)》,共541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克武等訪問、李郁青等紀錄,1999,《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第二輯)》,共400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黃克武等訪問、丘慧君等紀錄,1999,《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第一輯)》,共435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著作下載
  • 「五四話語」之反省的再反省:當代大陸思潮與顧昕的《中國啟蒙的歷史圖景》.pdf
  • 「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的重建(1600迄今)」系列活動報導.pdf
  • 「個人主義」的翻譯問題:從嚴復談起.pdf
  • 「現代」觀念之源起與歷史研究的本土反思.pdf
  • The Reception of Yan Fu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pdf
  • 一二三自由日:從一個節日的演變看當代台灣反共神話的興衰.pdf
  • 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pdf
  • 一個新的典範:《史學評論》代發刊辭的再反省.pdf
  • 不褻不笑:明清諧謔世界中的身體與情慾.pdf
  • 引言-《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的重建》.pdf
  • 史可法與近代中國記憶與認同的變遷.pdf
  • 民不舉.官不究:從乾隆年間的一則刑案探測帝制晚期私人生活的空間.pdf
  • 民國初年上海的靈學研究:以「上海靈學會」為例.pdf
  • 民國初年孔教問題之爭論,1913-1917.pdf
  • 西方自由主義在現代中國.pdf
  • 走向翻譯之路:北洋水師學堂時期的嚴復.pdf
  • 性與政治── 論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pdf
  • 明清笑話中的身體與情慾:以《笑林廣記》為中心之分析.pdf
  • 明清經世思想與歷史觀.pdf
  • 近代中國私領域觀念的崛起與限制.pdf
  • 近代中國笑話研究的基本構想與書目.pdf
  • 思為絪醞,言乃不息:評《思與言》.pdf
  • 思議與不可思議:嚴復的知識觀.pdf
  • 柯文著《歷史中的三個基調:作為事件、經驗與神話的義和團》.pdf
  • 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pdf
  • 從追求正道到認同國族:明末至清末中國公私觀念的重整.pdf
  • 從乾隆末年經世思想看清初官僚行政:《切問齋文鈔》服官、選舉部分之分析.pdf
  • 梁啟超的學術思想:以墨子學為中心之分析.pdf
  • 梁啟超與中國現代史學之追尋.pdf
  • 梁啟超與康德.pdf
  • 梁啟超與儒家傳統:以清末王學為中心之考察.pdf
  • 清代台灣稻作之發展.pdf
  • 清代考證學的淵源── 民初以來研究成果之評介.pdf
  • 清末民初的民主思想:意義與淵源.pdf
  • 清季重商思想與商紳階層的興起.pdf
  • 清時板橋的開發與寺廟.pdf
  • 理學與經世:清初《切問齋文鈔》學術立場之分析.pdf
  • 章太炎的早年生涯:一個心理的分析.pdf
  • 悲劇的歷史拼圖──金山鄉二二八事件之探析.pdf
  • 欽天監與太醫院:歷代的科學研究機構.pdf
  • 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pdf
  • 發明與想像的延伸:嚴復與西方的再思索.pdf
  • 詁經精社與十九世紀初期中國教育、學術的變遷.pdf
  • 評《吳宓傳》.pdf
  • 評介〈孫中山與鄭觀應〉.pdf
  • 評介倪文孫《章學誠的生平與思想(1738-1801)》.pdf
  • 馮克著《性、文化與現代化:民國時期的醫學與性控制》.pdf
  • 暗通款曲:明清豔情小說中的情欲與空間.pdf
  • 經世文編與中國近代經世思想研究.pdf
  • 解除歷史魔咒的迷思── 從《開放中的變遷》看金觀濤、劉青峰的中國近代史觀與政治思想.pdf
  • 跨越語際的實踐:1900至1937年間中國的文學、民族國家文化與被翻譯的現代性.pdf
  • 語言、記憶與認同:口述記錄與歷史生產.pdf
  • 魂歸何處?:梁啟超與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的再思考.pdf
  • 墨子刻的儒學觀.pdf
  • 潘英著《革命與立憲》.pdf
  • 蔣介石與陽明學:以清末調適傳統為背景之分析.pdf
  • 論李澤厚思想的新動向:兼談近年來對李澤厚思想的討論.pdf
  • 鴉片戰爭前夕經世思想中的槓桿觀念:以《皇朝經世文編》學術、治體部分史料為中心之分析.pdf
  • 錢穆的學術思想與政治見解.pdf
  • 鏡花緣之幽默:清中葉中國幽默文學之分析.pdf
  • 嚴復的異性情緣與思想境界.pdf
  • 嚴復的終極追尋:自由主義與文化交融.pdf
  • 嚴復晚年思想的一個側面:道家思想與自由主義之會通.pdf
  • 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以嚴譯《群己權界論》為中心之分析.pdf
  • 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pdf
  • 嚴復與梁啟超.pdf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