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中央研究院 / 
  • 網站地圖 / 
  • 所內專區 / 
  • English
  • 正體中文
    English
search
  • 布 告 欄
    • >  最 新 消 息
    • >  學 術 活 動
  • 關 於 本 所
    • >  本 所 簡 介
    • >  所 長 的 話
    • >  組 織 圖
    • >  學 術 諮 詢 委 員 會
    • >  重 點 研 究 計 畫
    • >  近 年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  榮 譽 榜
    • >  行 政 人 員
  • 研 究 人 員
    • >  專 任 研 究 人 員
    • >  通 信 研 究 人 員
    • >  兼 任 研 究 人 員
    • >  專家學者、博士後研究人員
    • >  博 士 培 育 人 員
    • >  研 究 群
  • 活 動 紀 要
  • 出 版 園 地
    • >  熱 門 書 刊
    • >  史 料
    • >  專 刊
    • >  集 刊
    • >  近 代 中 國 婦 女 史 研 究
    • >  論 文 集
    • >  其 他 出 版 品
    • >  胡 適 出 版 品
    • >  電 子 書
    • >  所 外 出 版 品
    • >  出 版 品 搜 尋
    • >  購 買 程 序
  • 交 流 與 訪 問
    • >  合 作 夥 伴
    • >  來 訪 學 侶
    • >  工 作 與 生 活
    • >  申 請 辦 法
  • 資 源 共 享
    • >  研 究 資 源
    • >  主 題 特 展
    • >  相 關 影 音
    • >  每 日 一 圖
  • 聯 繫 窗 口
    • >  RSS 訂 閱
    • >  常 見 問 題
    • >  聯 繫 我 們

 

首頁 > 研究人員 > 專任研究人員

依照職務排序 依照姓名排序 依照英文字母排序

林志宏(Lin Chih-hung)
自我介紹
個人網頁
學歷
經歷
學術榮譽
專長領域
個人研究計畫
著作目錄
著作下載
林志宏(Lin Chih-hung)


職稱
副研究員兼胡適紀念館主任
研究室
1503
電話
886-2-2789-8249
Email
mrcat-signgate.sinica.edu.tw

自我介紹

      我過去研究的是一群在民國時期忠於清室的人──清遺民,探討他們的活動範圍、儀式認同、政治和文化認同、社會形象及其變化、民族情感和理想追求,後來以《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成書出版。目前則關注1930年代華北地區傳統的思想資源和建立現代國家之間的關係,如何做為統治者合法性的基礎。「統治者」包括的不僅是代表官方立場的國民政府,還有當時侵華的日本及其扶植的偽政權,乃至中共當局。至於要怎樣入手探討此一複雜的課題,現在還在摸索之中。
      借用胡適曾講過的一句話,歷史是我「不感興趣的興趣」(disinterested-interest)。在現實生活中,搖滾樂和電影也是我所熱愛的興趣,覺得比較有「人性」些。人的一生經常就像音樂般,雖然有時節拍緊湊、吵雜喧囂,但不見得會按照既定的程序來完成。觀賞一部傑出的電影,雖然只有短短數十分鐘,卻能帶來莫大的歡愉,以及多方的啟示。我從音樂和電影裡得到對創作的靈感,並不亞於歷史知識中所擁有的多得多。

Chih-hung Lin at acdemia.edu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2005)

個人網頁

經歷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2010. 6- 2015. 12)
  •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博士後研究 (2009. 1- 2010. 12)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2006. 7- 2008. 6)
  • 私立輔仁大學全人教育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008. 8- 2009. 7)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 (2003.8 - 2004. 7)
  • 私立東吳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2001. 8 -2008. 7)

學術榮譽

專長領域

  • 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學術史

個人研究計畫

  • 帝國日本與「滿洲」殖民:調查.人流.地方認識-非正式帝國的地方基礎:滿洲國大同學院之活動及其變遷 (科技部,2018.08.01~2020.07.31)

著作目錄

專書、論文集

  • 林志宏,2009,《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共506頁,臺北:聯經出版文化事業公司(※中文簡體版出版於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7月)。

期刊論文

  • 林志宏,accepted,〈重建合法性──滿洲國的地方調查、模範村及其「教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17, 00。(TSSCI)
  • 林志宏,accepted,〈土龍山傳奇──滿洲國時期在地農民的抗日及其敘事〉,《臺大歷史學報》,69, 00。(TSSCI)
  • 林志宏,2020,〈有毒的聖杯──滿洲國「民族協和」的實踐及其困境〉,《新史學》,第31卷第8期,頁199-256。(THCI)
  • 林志宏,2018,〈危機中的烏托邦:西本省三對民國的觀察和議論,1912-1928〉,《思想史》,第8期,頁109-147。(THCI)
  • 林志宏,2017,〈內藤湖南與 "滿洲" 的文獻蒐集事業〉,《地域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頁74-84。
  • 林志宏,2016,〈口述歷史及其侷限:以戰後接收東北的回憶為例〉,《東吳歷史學報》,第36期,頁71-105。(THCI)
  • 林志宏,2015,〈殖民知識的生產與再建構──「滿洲國」時期的古物調查工作〉,《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7期,頁1-50。(THCI)
  • 林志宏,2014,〈兩個祖國的邊緣人──「遺華日僑」的戰爭、記憶與性別〉,《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4期,頁1-45。
  • 林志宏,2014,〈帝國的探險──1933年「滿蒙學術調查研究團」在熱河〉,《暨南史學》,第17號,頁11-41。
  • 林志宏,2012,〈舊文物,新認同——《四庫全書》與民國時期的文化政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7期,頁61-99。(THCI)
  • 林志宏著,吉井文美譯,2012,〈「対支文化事業」における人物と学術調査―橋川時雄を中心として―〉,《東アジア近代史》,第15号,頁86-107。
  • 林志宏,2011,〈北伐期間地方社會的革命政治化〉,《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36期,頁85-126。(THCI)
  • 林志宏,2008,〈"我的朋友"胡適之——1920年代的胡適與清遺民〉,《近代中國》,第18輯,頁70-97。
  • 林志宏,2007,〈王道樂土——清遺民的情感抵制和參與「滿洲國」〉,《新史學》,第18卷第3期,頁45-101。(THCI)
  • 林志宏,2006,〈《惲毓鼎澄齋日記》所見清遺民的政治認同〉,《兩岸發展史研究》,第2期,頁229-246。
  • 林志宏,2004,〈蔣廷黻、羅家倫、郭廷以:建立「科學的中國近代史」及其詮釋〉,《思與言》,第42卷第4期,頁41-81。
  • 林志宏,2003,〈情感和社會的互動:清末民初文言與白話地位的轉變〉,《思與言》,第41卷第2期,頁1-36。
  • 林志宏,2003,〈清遺民的心態及處境:以劉聲木《萇楚齋隨筆》為例〉,《東吳歷史學報》,第9期,頁183-218。

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 林志宏,2020,〈冷戦体制下おける大同学院同窓会──日本と台湾の場合〉,佐藤量、菅野智博、湯川真樹江編,《戦後日本の満洲記憶》,頁253-277,東京:東方書店。
  • 林志宏,2017,〈地方分權與「自治」──滿洲國的建立及日本支配〉,黃自進、潘光哲主編,《近代中日關係史新論》,頁643-683,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 林志宏,2016,〈近代中日的「滿蒙」論爭:知識與政治為面向的考察〉,黃自進編,《國共關係與抗日戰爭》,頁29-69,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韓文版 린츠홍,「'제국'변강 과 '지식 정치': 근대 중일의 만몽논술」,오병수 편,『동아시아 근대의 형성과 역사학 - 제국의 학술기획과 만주』,서울: 동북아역사재단,2021,59-109쪽。)。
  • 林志宏,2012,〈世變下的士變:科舉廢除和知識階層的定位(1900s-1930s)〉,甘懷真編,《身分、文化與權力——士族研究新探》,頁387-424,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林志宏,2006,〈從南社到新南社:柳亞子的民族和社會革命(1909-1929)〉,彭明輝、唐啟華編,《東亞視角下的近代中國》,頁389-418,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
  • 林志宏,2004,〈死了王國維之後:民初「道德政治化」及其敘事〉,胡春惠、薛化元編,《近代中國社會轉型與變遷》,頁247-270,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
  • 林志宏,菅野智博譯,accepted,〈植民者の表象政治 ―絵葉書に可視化された満洲と帝国風景―〉,加藤直人編,《東アジアにおける認知空間の諸相—具象化される帝国の理念、身体、メディア —》,頁未定,東京:東方書店。

學術會議(研討會)論文

  • 林志宏,2021,〈擇善而從?──滿洲國大同學院生的「日本視察」〉,共26頁,發表於2021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三樓會議室:中央研究院明清推動委員會,2021/12/15 ~ 2021/12/17。
  • 林志宏,2020,〈土龍山傳奇──滿洲國時期的反抗日本移民及其敘事〉,共36頁,發表於「第16屆文化交流史:人群的移動與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輔仁大學野聲樓一樓谷欣廳:輔仁大學歷史學系,2020-11-13 ~ 2020-11-14。
  • 林志宏,2019,〈非正式帝國的地方基礎──滿洲國大同學院之基層社會調查〉,共18頁,發表於「帝國知識與資源調查」工作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知識史研究群,2019-09-06。
  • 林志宏,2018,〈新京無戰事?──滿洲國的首都計畫及其描寫〉,共14頁,發表於「戰爭下的城市」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8-12-05 ~ 2018-12-06。
  • 林志宏,2015,〈滿洲國時期的民俗調查活動〉,共17頁,發表於「第4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第一會議室: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5-11-20 ~ 2015-11-21。
  • 林志宏,2015,〈滿洲國時期的地方基層社會調查〉,共32頁,發表於「近代中日關係的多重面向(1850-1949)」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08-19 ~ 2015-08-21。
  • 林志宏,2012,〈1930年代北京的兩次城市規劃、調查及其人事〉,共22頁,發表於「近代東亞城市的社會群體與社會網絡」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大阪市立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2012-07-24 ~ 2012-07-25。
  • 林志宏,2012,〈「帝國」邊境與知識的政治學——1930年代關於「滿蒙」的初步考察〉,共15頁,發表於「回首百年民國」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01-11 ~ 2012-01-13。

學位論文

  • 林志宏,2005,〈民國乃敵國也:清遺民與近代中國政治文化的轉變〉,共327頁,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暨研究所。
  • 林志宏,1997,〈戰時中國學界的「文化保守」思潮(1941-1948)——以《思想與時代》為中心〉,共270頁,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他類論文

  • 林志宏,2018,〈滿洲國──潛入時間長河,再現歷史的諷刺〉,收入姜尚中、玄武岩著,李雨青譯,《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臺北:八旗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飯倉江里衣、大野絢也、菅野智博、林志宏、佐藤仁史,2015,〈日本「滿洲的記憶」研究會介紹〉,《國史研究通訊》,第8期,頁130-136。
  • 林志宏,2015,〈一場決戰境外的「勝利」:《民報》與《新民叢報》論戰之意義〉,收入《革命的抉擇和挑戰:《民報》、《新民叢報》論戰選編》,臺北:文景書局,vii-xxviii。
  • 林志宏,2014,〈神、鬼、人之間──有關回憶溥儀生平的三部書〉,收入《我的丈夫溥儀》、《最後的皇妃》、《隨侍溥儀三十三年》三種書中導讀部分。臺北:思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頁4-8。
  • 林志宏,2014,〈「滿洲國史專號」導論〉,《暨南史學》,第17號,頁1-10。
  • 大野絢也、菅野智博、湯川真樹江、佐藤仁史、林志宏,2014,〈下關大連神社所藏文獻資料概述〉,《國史研究通訊》,第6期,頁188-194。。
  • 林志宏,2013,〈導讀.你所不知的中日戰爭〉,收入梶野渡口述,廣中一成著,曉敏翻譯,《中日戰爭真實影像記錄:一位日本士兵經歷的戰時生活》,香港:中華書局,頁4-9。
  • 佐藤仁史、林志宏、湯川真樹江、菅野智博、森巧,2012,〈中國東北地方文獻調查記〉,《國史研究通訊》,第2期,頁181-186。
  • 林志宏,2011,〈「辛亥革命百年回顧」國際學術會議紀要〉,《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頁13-21。
  • 李孝悌、林志宏,2011,〈成群而來的「史家」們:中華民國百年的歷史學者及其軌跡〉,收入楊儒賓等編,《人文百年.化成天下:中華民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文集)》,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頁169-190。
  • 李孝悌、林志宏,2011,〈百年來歷史學的發展:從回顧到展望〉,收入楊儒賓等編,《人文百年.化成天下:中華民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文集)》,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頁141-168。
  • 林志宏,2009,〈超越國族敘事:〈海洋之子鄭成功〉讀後〉,《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通訊》,第3期,頁4-6。
  • 林志宏,2008,〈導讀〉,收入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臺北:台灣書房,頁1-13。
  • 林志宏,2008,〈導讀〉,收入何炳松,《通史新義》,臺北:台灣書房,頁1-12。
  • 林志宏,2005,〈導讀: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收入錢穆故居管理處編,《錢穆著作導讀——中國思想史系列》,臺北:東吳大學教學卓越計劃補助出版,頁1-32。

學術書評

  • 林志宏,2022,〈評介Yuka Hiruma Kishida, Kenkoku University and the Experience of Pan-Asianism: Education in the Japanese Empire. London and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2020〉,《漢學研究》,40 (3), 349-357。
  • 菅野智博、林志宏,2016,〈貴志俊彥、松重充浩、松村史紀編《二〇世紀滿洲歷史事典》〉,《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4卷第1期,頁160-164。
  • 林志宏,2014,〈評鈴木仁麗《満洲国と內モンゴル—満蒙政策から興安省統治へ》〉,《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3期,頁163-169。
  • 林志宏,2013,〈評林立《滄海遺音:民國時期清遺民詞研究》〉,《漢學研究》,第31卷第3期,頁363-368。
  • 林志宏,2010,〈評安冨歩・深尾葉子編《「満洲」の成立:森林の消尽と近代空間の形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6期,頁190-194。
  • 林志宏,2003,〈評洪長泰《新文化史與中國政治》〉,《東吳歷史學報》,第10期,頁319-324。
  • 林志宏,2002,〈Peter Burke, 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 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新史學》,第13卷第3期,頁247-252。
  • 林志宏,2002,〈評介翟新《東亞同文會と中國: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對外理念とその實踐》〉,《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33期,頁166-171。

資料彙編(含口述歷史)

  • 林志宏、何思瑩訪問,黃琬柔紀錄,2020,〈屏東運將的滿洲青春紀事:張喜榮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第15期,頁49-96,共48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周維朋紀錄,2020,〈泰然自若的劍道人生:吳金璞先生訪問紀錄〉,《口述歷史》,第15期,頁,共137-195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王超然紀錄,2016,〈何榮昆先生訪問紀錄〉,收入黃克武等訪問,周維朋等紀錄,《蔣經國先生侍從與僚屬訪問紀錄(下篇)》,頁413-479,共67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王超然紀錄,2016,〈蔡福來先生訪問紀錄〉,收入黃克武等訪問,周維朋等紀錄,《蔣經國先生侍從與僚屬訪問紀錄(下篇)》,頁371-412,共42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林敬智紀錄,2015,〈朱浤源先生訪問紀錄〉,收入黃克武等訪問,沈懷玉等紀錄,《近史所一甲子:同仁憶往錄(下冊)》,頁71-132,共62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周維朋紀錄,2015,〈黃克武先生訪問紀錄〉,收入黃克武等訪問,沈懷玉等紀錄,《近史所一甲子:同仁憶往錄(上冊)》,頁69-100,共32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林易澄紀錄,2014,〈詹建勝先生訪問紀錄〉,收入游鑑明等訪問,周維朋等紀錄,《臺中榮民總醫院三十載口述歷史回顧.下篇:各部、科、室主任》,頁139-166,共28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張鼎採訪整理,2013,〈陳絳先生訪談〉,《史林》,2013年增刊(總第143期),頁133-142,共10頁,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林易澄紀錄,2012,〈王丹江先生訪問紀錄〉,收入游鑑明等訪問,周維朋等紀錄,《臺中榮民總醫院三十載口述歷史回顧.上篇:歷任院長、副院長》,頁303-346,共44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林易澄紀錄,2012,〈金國銓先生訪問紀錄〉,收入黃克武等訪問,周維朋等紀錄,《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訪問紀錄.下篇》,頁309-331,共23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林易澄紀錄,2012,〈倪國年先生訪問紀錄〉,收入黃克武等訪問,周維朋等紀錄,《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訪問紀錄.下篇》,頁281-308,共28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林志宏訪問,林易澄紀錄,2012,〈周賡標先生訪問紀錄〉,收入黃克武等訪問,周維朋等紀錄,《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訪問紀錄.下篇》,頁49-67,共19頁,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著作下載
  • “我的朋友”胡適之——1920年代的胡適與清遺民.pdf
  • 〈兩個祖國的邊緣人:「遺華日僑」的戰爭、記憶與性別〉,《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24(2014年12月),頁1-45。.pdf
  • 〈帝國的探險─1933年「滿蒙學術調查研究團」在熱河〉,《暨南史學》,號17(2014年7月),頁11-41。.pdf
  • 〈陳絳先生訪談〉,《史林》,第143期(2013年11月),頁133-142。.pdf
  • 《惲毓鼎澄齋日記》所見清遺民的政治認同.pdf
  • 「対支文化事業」における人物と学術調査―橋川時雄を中心として―.pdf
  • 「殖民知識的生產與再建構-「滿洲國」時期的古物調查工作」,『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7期(2015年3月),頁1-50。.pdf
  • Peter Burke, 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pdf
  • 下關大連神社所藏文獻資料概述.pdf
  • 中國東北地方文獻調查記.pdf
  • 王道樂土――清遺民的情感抵制和參與「滿洲國」.pdf
  • 世變下的士變:科舉廢除和知識階層的定位(1900s-1930s).pdf
  • 北伐期間地方社會的革命政治化.pdf
  • 書評:《「滿洲」の成立: 森林の消盡と近代空間の形成》.pdf
  • 書評:鈴木仁麗,《満洲国と內モンゴル—満蒙政策から興安省統治へ》.pdf
  • 從南社到新南社:柳亞子的民族和社會革命(1909-1929).pdf
  • 情感和社會的互動:清末民初文言與白話地位的轉變.pdf
  • 清遺民的心態及處境:以劉聲木《萇楚齋隨筆》為例.pdf
  • 評介翟新《東亞同盟會與中國:近代日本的對外理念及其實踐》.pdf
  • 評林立《滄海遺音:民國時期清遺民詞研究》.pdf
  • 評洪長泰,《新文化史與中國政治》.pdf
  • 超越國族敘事:〈海洋之子鄭成功〉讀後.pdf
  • 飯倉江里衣等,「日本「滿洲的記憶」研究會介紹」,『國史研究通訊』,第8期(2015年6月),頁130-136。.pdf
  • 蔣廷黻、羅家倫、郭廷以:建立「科學的中國近代史」及其詮釋.pdf
  • 導讀.你所不知的中日戰爭.pdf
  • 導讀: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pdf
  • 戰時中國學界的「文化保守」思潮(1941-1948):以《思想與時代》為中心.pdf
  • 舊文物,新認同——《四庫全書》與民國時期的文化政治.pdf
回上一頁
FB網站 RSS 2010優勝網站

Copyright 2016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任意轉載

台北市115201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電話:886-2-2782-4166 傳真:886-2-2789-8204

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