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適曾在何處留學? |
|
胡適於宣統2年7月(1910年8月初),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學美國官費生。同年9月(西曆),到了綺色佳 (Ithaca) ,入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選讀農科。 1912年,改入康乃爾大學文學院,主修哲學。到了 1913 年夏天已修足了畢業學分,但因限於校章的規定,延遲到 1914 年 2 月才正式取得學士學位。 1915年9月,改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 1917 年5月,考過博士學位最後考試。胡適在入哥大之前,已在康大讀了兩年研究院的課程,所以他在哥大兩年就完成了哲學博士學位的一切必需課程和作業了。只是哥大過去有一項規定,頒授博士學位必須在論文出版並繳呈一百本之後,故他在 1917 年回國時沒有拿 Ph.D.文憑。他的論文是1922年在上海印行的,但無暇送一百本給哥大,直到五年後,1927年胡適在哥大講學時,才電告亞東圖書館寄百冊去。因此, 胡適的博士文憑是1927年發的。 |
2.
|
胡適有兩句著名的句子:「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請問「過河卒子」的含意為何? |
|
本館陳列室有一張胡適贈李迪俊的照片,上有親筆題字,右側:「滌鏡吾兄惠存 胡適」;左側:「偶有幾莖白髮,心情微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去年十一月自題小照」。據《胡適日記》, 1939年8月21日記事:「李迪俊公使赴古巴新任。昨日到美京,故我回來見他。晚上與李公使談至夜深。」胡適贈李迪俊照片應在此時。胡適在1938年10月31日也曾題此小詩於照片上贈給陳光甫:「略有幾莖白髮,心情已近中年,做了過河卒子,只許拚命向前」。因此自記「去年十一月自題小照」。而題此詩之意,據胡適後來所記:「光甫同我當時都在華盛頓為國家做一點戰時工作(胡適時任駐美大使),那是國家最危急的時期,故有「過河卒子」的話。八年後,在卅五年 (1946) 的國民大會期中,我為人寫了一些單條立幅,其中偶然寫了這四行小詩。後來共產黨的文人,就用「過河卒子」一句話,加上很離奇的解釋,做攻擊我的材料,這最後兩行詩,也就成了最著名的句子。」 |
3.
|
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蘭花草」,出自於胡適先生的何首新詩?又收錄於何書呢? |
|
「蘭花草」的詞,原是胡適先生所作的新詩〈希望〉,由救國團的陳賢德先生譜成歌。〈希望〉一詩作於民國10年(1921)10月4日,收錄在《嘗試集》第三編。 民國68年(1979)7月21日,新力公司為取得「蘭花草」歌詞的合法使用權,來文本館徵求同意。本館管理委員會於同年8月13日函覆同意。民國74年(1985)9月19日 ,又有歌林公司來文本館,請求同意「蘭花草」歌詞之使用權,錄製「少年之音」。本館本於廣為流傳之意,亦函覆同意。 |
4.
|
胡適幼年是否曾到過台灣? |
|
胡適先生因其父胡傳在臺任職,故於光緒19年2月26日(1893年4月12日),跟隨母親從上海前往臺灣至父親任所,先住臺南,後遷臺東。光緒21年1月13日(1895年2月7日),因中日甲午戰爭之故,隨母離臺回上海。同年2月(1895年3月),回祖籍安徽績溪上莊,進家塾讀書。 |
5.
|
胡適的父親胡傳曾在台灣擔任何種官職? |
|
胡傳(1841-1895),字鐵花,號鈍夫。原名珊,又字守三。光緒18年1月17日(1892年2月15日),奉朝廷之命調往臺灣。同年,2月19日 (3月17日),自上海碼頭登上輪船,22日午後啟航,24日 (3月22日)抵達基隆。剛到臺灣時,任「全臺營務處總巡」,在6個月內將全島考察一遍,這趟壯遊,南到恆春,北至滬尾(淡水),深入後山臺東、花蓮、宜蘭,遠達外島澎湖,親赴全臺31營、 28哨、 2隊,考察防務設施及訓練情形。 9月16日(11月5日),接任新職「臺南鹽務總局提調」兼辦「安嘉總館」。辦理台南鹽務,積弊一清,鹽務大有起色。光緒19年 5月4日(1893年6月17日),奉布政使唐景崧委「代理臺東直隸州知州」。同年,6月1日(7月13日),接印上任,成為臺東第八任州官。 6月 25日(8月6日)奉諭兼代「統領鎮海後軍各營」;11月27日(1894年1月3日) 奉撫臺札:令正式接統「鎮海後軍各營屯」。光緒20年(1894)8 月,補授臺東州知州,以知府在任候補。光緒21年2月12日(1895年3月8日),正式補實「臺東直隸州知州」之缺。在臺任職3年多,迄臺灣割日,奉命內渡,7月3日( 1895年8月22日),卒於廈門,年55 。 胡傳生前最後的官銜是「誥授通議大夫、賞戴花翎、江蘇候補知府、前臺灣臺東直隸州知州兼統領鎮海後軍各營屯」,賞加三品銜。胡傳在臺東州官期間,獎勵農桑,教育原住民;以文官兼武職,整頓營務,鞏固海防,心力大多投注在軍事方面。在他的《臺灣日記與稟啟》裏,詳細記錄了他在臺東1年11個月又12天(光緒19年6月1日至光緒21年閏5月3日, 1893年7月13日 ~ 1895年6月25日)所做的努力。民國41年(1952) ──胡傳逝世後57年,胡適來到臺東,當地父老「仍然記得我的父親是位武官──胡統領;而非文官──胡知州」。 |
6.
|
胡適的母親對胡適影響十分深遠,如果想了解胡適母親的事蹟,應參考哪些著作? |
|
可參考《四十自述》的〈我的母親的訂婚〉與〈九年的家鄉教育〉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