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國故運動的旗手
年表
傳略(著述年表)
父親
胡傳小傳
胡傳在台灣
胡傳與胡適
學術貢獻
新文學運動的祖師爺
整理國故運動的旗手
胡適的學友與學敵
推動學術事業
友人
胡適與蔡元培
張東蓀與胡適
胡適與顧頡剛
胡適與馮友蘭
蘇雪林與胡適
胡適與楊聯陞
胡適與羅家倫
胡適與梁啟超
回憶胡適
毛彥文憶胡適
整理國故運動的旗手
1919年,胡適在新文化運動的高潮中,提出「以科學方法整理國故」的口號。胡適的這一主張,在全國各地引起了學者的熱烈響應,使「整理國故」繼新文學運動以後,成為一場席捲全國的學術事業。作為「整理國故」的倡議者,胡適一生的大部份事業,都可以納入「整理國故」的範疇;他的各項研究成果,也對相關領域中的學者起著指引、啟迪乃至示範性的作用。
中國哲學史
胡適一生治學,主要以思想史為主要內容。而他是在留美時期,就已確定要以中國哲學史作為研究範疇。回國後,胡適執教北京大學,主講「中國哲學史」,為了這門課所寫的課堂講義,後來經蔡元培校長作序,1919年初出版後,即是震動士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的風行一世,使胡適決定要以更慎重的態度,續成該書的中、下兩卷。1930年代,胡適就出版過一部《中國中古思想史》的長編油印本,分贈友好請教。只是後來基於各種內外因素,胡適的思想史寫作計劃,終於未能及身完成。
禪宗史
胡適本人不喜歡佛教,但他認為自己對禪宗史的研究,頗有開闢之功。1920年代中,他在撰寫「中國禪學史」時,深感史料的缺乏,乃借著到英國辦理退還庚款事宜之便,到歐洲的倫敦、巴黎去,從斯坦因、伯希和攜走的敦煌卷子中,發現湮沒千年的
神會和尚遺著四種
。回國後,胡適根據這批新發現的材料,寫成神會和尚傳,將禪宗歷史重頭改寫。胡適改寫禪宗史的工作,後來在學界持續引發爭議,但研究者仍承認他的發現及整理文獻之功。
清代思想史
胡適的治學範圍,本是以中國古代哲學史為中心。執教北大後,他對清代學術史興趣漸濃,一度有意撰寫一部《清代思想史》,作為其哲學史寫作計劃最後一部份。這一個寫作計劃,後來雖未完成,卻已留下了一系列清學史著作。研究的對象包括:費經虞、費密父子、顏元、
程廷祚
、戴震、章學誠、崔述等。胡適的清學史論著,多完成於1920年代。當時正值新文化運動期間,故這些著作往往帶有「思想革命」的意味,反禮教、「詆程朱」的時代色彩相當濃厚。
戴震和《水經注》案研究
胡適自從投入清學史起,就對清學宗師戴震極為推崇,曾經撰寫一部《戴東原的哲學》,來介紹這位「反理學」的思想家。然而,在胡適撰寫一系列「尊戴」文章時,戴震涉嫌剽竊的案子卻被人舊事重提。尤其王國維、孟森的文章發表後,戴震竊書一事「幾成定讞」。1943年,賦閒美國的胡適,在幾位年輕朋友慫恿下,決定
重審戴震《水經注》
疑案。而胡適自承審此案不久,即斷定戴震未曾竊書。他更認定向來攻擊戴震的學者,不免都懷有「為朱子報仇」的動機。然而,胡適審理此案愈久,愈發現此案的複雜性遠遠超出他的預料之外。最後,他竟花費了自己生命中的將近二十年光陰,來審查及清理與此案相關的種種問題,並留下了超過一百萬字的文稿。
朱子研究
胡適出身理學家庭,從小對朱子懷有敬意。留學後,他在學術上經歷了一段「由宋入漢」的轉折,對朱子的敬意卻基本未改。回國一二十年間,胡適和他的北大同事們一起提倡「新漢學」,期間也發表過一些「詆程朱」的言論。然而隨著年歲推移,晚年胡適對朱子表現出越來越深的敬意。他的《口述自傳》最後一章,就表達出濃厚的「尊朱」意味。同時,本館收藏的多部胡適晚年
手批朱子論著
,在在說明此時朱子已取代戴震,成為胡適心中最為景仰的一位先賢。
40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