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學術事業
年表
傳略(著述年表)
父親
胡傳小傳
胡傳在台灣
胡傳與胡適
學術貢獻
新文學運動的祖師爺
整理國故運動的旗手
胡適的學友與學敵
推動學術事業
友人
胡適與蔡元培
張東蓀與胡適
胡適與顧頡剛
胡適與馮友蘭
蘇雪林與胡適
胡適與楊聯陞
胡適與羅家倫
胡適與梁啟超
回憶胡適
毛彥文憶胡適
推動學術事業
胡適在中國近代學術、教育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他除了提出理念,付諸實踐以外,也深深參與了中國近代學術及教育事業的規劃與推動。他一生的夢想,是要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起國際第一流的高等學府,並使「學術獨立」的夢想在中國實現。
獎勵學術
胡適一生重視學術及教育事業。〈非留學篇〉,是他撰寫的第一篇以中國留學政策及教育發展為主題的論文,發表在1914年的《留美學生季報》上。三十三年後,胡適接任北京大學校長,草擬了一篇〈
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畫
〉,提出應當「集中國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到十個成績最好的大學」,相信只有「集中人才,集中設備」才可以使中國「走上學術獨立的路」,其芻形早見於〈非留學篇〉。可惜胡適這個「學術獨立」的夢想,後來因國共分裂未能達成。中華民國政府渡海來臺後,胡適旅居美國,卻不時回臺北演講。其講題諸如:〈美國大學教育的革新者吉爾曼的貢獻〉(1954年3月)、〈記美國醫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改造者佛勒斯納先生〉(1959年11月)等,在在顯示他的建設第一流大學的計畫不變,學術獨立的夢想不滅。旅居美國期間,胡適又肩負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恢復中華教育基金會董事會的運作。他以幹事長的身份,推動資助臺灣學術機構、提供學術獎學金、設立講座教授等,是臺灣學術與科學事業的舵手與鋪路者。
培植人才
胡適晚年不論是在美國或臺灣,一直努力實踐他的「學術獨立」的夢想。1958年,他回臺灣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攜回一個探路的地圖〈
國家發展科學培植人才的五年計劃的綱領草案
〉。在他的努力下,「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長科會)在1959年2月成立,奠定國家發展科學的基石,此即今天「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的前身。長科會創設的「客座教授」、「研究補助費」,後來被國科會予以擴充,在延攬國外學人返國、安定學人生活及專心工作等方面,鋪下制度上的基石。目前臺灣學術發展的基礎,都應歸功於胡適當年的這些卓見與努力。
40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