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紀念館Logo
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連結資源 網站地圖 English 外部連結
胡適字圖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按鈕
標題左邊空白圖 首頁 本館消息 關於本館 參觀與服務 認識胡適 檔案選粹 資料庫入口 研究資源 主選單右邊框圖
胡適的學友與學敵
 

胡適的學友與學敵

  略過巡覽連結。
左邊次選單背景圖
左邊次選單背景圖
 

胡適的學友與學敵

   
胡適作為中國近代學術界的領袖,一生接觸無數中外學者。僅就中國學者而論,他和一些著名學者之間的交往,就不乏「或友或敵」,乃至「亦友亦敵」的微妙關係。
錢玄同 
錢玄同是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弟子,本人精研文字之學。當胡適初唱文學改良之聲時,老輩宿儒附議者少。此時,身為北大教授的錢玄同卻去函《新青年》主編陳獨秀,對文學革新之議公開表示讚賞,一時令胡、陳信心大增,文學革命的旗幟也因而高揚。而胡適進入北大後,同事多為章太炎的門生故舊。胡適周旋其間,有時不免欠缺信心。當時,胡適每逢撰成一文,往往即向錢玄同請教,得到他的贊同後始對外刊佈,又或是據其意見修改。另一方面,因為錢玄同的居間牽線,胡適才得以與部份「趨新」的章門弟子合作,一起以北京大學作為基地,發動一場席捲全國的新文化運動與整理國故運動。

錢玄同去函《新青年》主編陳獨秀1

 

錢玄同去函《新青年》主編陳獨秀2
陳寅恪
胡適與陳寅恪都是近代著名學者。兩人雖然都具有留學背景,家世、個性卻完全不同。抗戰前十年,胡、陳都在北京任大學教授,雙方共同的朋友不少,彼此交往卻不太密切。面對西方文化大規模輸入中國後所造成的文化衝擊,胡、陳之間看法不同。胡適主張中國應該「充分世界化」,陳寅恪則強調中國在輸入外國文化的同時,應始終「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因為胡適成名較早,發表的言論也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故陳寅恪的不少文化論述實際上都是針對胡適的言論而發。就學術見解說,胡適自從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以後,一直被年輕人奉為「國學大師」,又在學界帶動一場「整理國故」的風潮。而陳寅恪則對胡適的這部名著不甚欣賞,且認為時下的許多「整理國故」工作,其中流弊不少,因而不時為文予以明嘲暗諷。
陳寅恪
陳垣
胡適和陳垣,一為洋博士,一為土學者。1920-1930年代,兩人都是北平學界領袖群倫的人物。他們之間的論學交誼,多年來在學界傳為美談。尤其在1930年代,胡、陳兩人比鄰而居,交往更為密切。當時胡適的不少著作,寫成後都請陳垣指教;陳垣的部份重要著作,撰成後也請胡適作序。抗戰爆發後,胡適遠赴美國,兩人分隔異地。但胡適透過王重民作為中介,對陳垣的各種已刊、未刊著作,仍然得以接觸、利用。戰後胡、陳在北平重逢,得以延續過去的論學商榷之樂。不過,隨著1949年政權的轉移,兩位朋友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陳垣更發表了一封致胡適的公開信,宣示兩人政治立場的差異。這封公開信,後來被視為舊知識分子公開「批胡」的第一炮。

致胡適的公開信1

致胡適的公開信2
致胡適的公開信3
致胡適的公開信4 致胡適的公開信5 致胡適的公開信6
致胡適的公開信7
王重民
王重民在1943年給胡適的一封信 胡適個性溫和,對待後輩尤其親切,許多人都得過他的指點和提拔,王重民即其中之一。不過,在胡適的所有後輩中,王重民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胡適從駐美大卸任後,正是王重民在1943年給他的一封信,引起他重審《水經注》案的決心。而胡適自開審《水經注》案以後,熟於清代文獻的王重民也始終主動提供資料,又隨時提出質疑問難。胡、王留下的大量論學信札,至今仍是了解胡適生平與學術的珍貴一手文獻。

 

胡適紀念館連絡方式
胡適紀念館連絡Email:hushih@gate.sinica.edu.tw 胡適紀念館360度環景 胡適紀念館FB 胡適紀念館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 38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