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紀念館Logo
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連結資源 網站地圖 English 外部連結
胡適字圖 全文檢索
全文檢索按鈕
標題左邊空白圖 首頁 本館消息 關於本館 參觀與服務 認識胡適 檔案選粹 資料庫入口 研究資源 主選單右邊框圖
蘇雪林與胡適
 

蘇雪林與胡適

  略過巡覽連結。
左邊次選單背景圖
左邊次選單背景圖
 

蘇雪林與胡適

安徽大學 沈暉 (2004/12/29)
  胡適與蘇雪林都是著作等身大師級的一代學人。台灣的學人都知道,胡適先生是蘇雪林一生最仰慕與敬重的人。他們二人既有師生之緣,又有同鄉之誼,自1919年蘇雪林就讀北京女高師,列胡適門牆為受業弟子,到1962年胡適仙逝南港中研院,蘇、胡之間亦師亦友的深厚情意長達四十餘年。
  蘇雪林晚年在回憶錄《浮生九四》中,用深情的筆觸稱頌恩師:
  “胡先生有一個足使萬人景仰的光輝人格,有一股卓立不阿,興頏立儒的道德勇氣,有一種異常誠摯的追求真理的熱心,以及他光風霽月的襟懷。”學問淵博,行誼高尚,侍親孝,與友忠,愛青年的胡適之,在蘇雪林的心目中,是有“現代聖人”崇高地位的。
  二十年代末,留法歸來的蘇雪林以長篇小說《棘心》、散文集《綠天》享譽文壇,成為“五四”後知名的女作家,同時受聘蘇州東吳大學、上海滬江大學任教。而此時胡適先生任中國公學校長,住上海極司非而路,因而得有機緣與胡適相過從。1928年4月1日,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發表蘇雪林〈與胡適之先生的談話〉,該文記述她與陸侃如、馮沅君夫婦拜訪胡適,聆聽胡適先生關於文藝創作的宏論,胡適指出作家要寫出好作品,要“透切的嚐得人生的滋味”,這是蘇雪林離開學校後,又一次近距離親炙老師的言論風彩。這次談話後不久,蘇雪林還意外的收到胡適先生贈給她的墨寶:
寄愁天上,埋憂地下;
眼觀四面,耳聽八方。
(胡適自注:上聯語出漢仲長統述志詩,下聯典出封神榜)

  1935年11月15日,蘇雪林在《新北辰》上發表〈論胡適的「嘗試集」〉,在這篇九千字的長文中,稱胡適先生的白話詩“言中有物,平易近人”,篳路藍縷,為新詩國度第一人,以啓山林之功,是扭轉三千年文學史局面的一大功臣。
  胡適先生治學方法:“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以及“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在學術上的新發現”的觀點,對蘇雪林影響至深。眾所周知,學術研究是枯燥生澀,極端乏味的,但蘇雪林?能在恩師“自信”、“衝勁”、“樂觀”(夏志清評胡適語)的人格魅力中,享受到比創作更大的樂趣。蘇雪林從中年時代由創作轉向學術研究,成就斐然。她的《唐詩概論》、《李商隱戀史研究》、《屈賦新探》系列研究,獨步學林,名播海內,走的正是胡適先生“腳踏實地,拿證據來”的路徑。
  四十多年來,無論在大陸,抑或是在台灣,蘇雪林與胡適一直保持書信往還。據筆者統計,蘇雪林致胡適先生函三十餘通,除致安問候外,大部分是有關學術問題的探討,僅他們之間關於《紅樓夢》的討論信札,就有十數通之多。
  胡適先生逝世後,蘇雪林極為悲痛,當晚乘車自台南北上,去台北瞻仰恩師遺容,並撰輓聯致哀:

提倡新文化,實踐舊道德,一代完人光史冊;
武士死戰場,學者死講座,千秋示範仰先生。

  為表達心中哀思,蘇雪林在〈悼大師話往事〉的標題下,一連撰寫七篇悼念文章刊發在《新生報》副刊。
  值得提及的是,蘇雪林在胡適先生逝世一週年撰〈傷麟──適之先生週年祭〉,逝世五週年出版紀念胡適先生專書《眼淚的海》。1982年已七十有五的蘇雪林,在胡適先生逝世二十週年之際,針對唐德剛先生的《胡適雜憶》,出版《猶大之吻》,為胡適先生辨誣,以上二書計二十四萬餘字,比羅爾綱先生《師門五年記》字數多三倍,由此足見蘇雪林對恩師惓惓追慕之情。

 

胡適紀念館連絡方式
胡適紀念館連絡Email:hushih@gate.sinica.edu.tw 胡適紀念館360度環景 胡適紀念館FB 胡適紀念館隱私權與安全政策
瀏覽人次 385535